南都讯前一天还因骨折卧床不起,术后第三天就能使用助行器行走——这是珠海一位86岁老人的真实经历。记者近日从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获悉,该院骨科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与应用精准微创技术,顺利为老人开展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较大、存在骨质疏松与高血压
医院多学科会诊制定手术方案
据了解,2025年1月,患者张爷爷因股骨颈骨折,进入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由于张爷爷年龄较大,又存在骨质疏松、高血压等情况,多重风险使手术难度陡增。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后,医院骨科刘新伟主任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MDT),联合内科、麻醉科制定个性化方案。
“高龄患者的手术核心是‘快、准、稳’。”刘新伟介绍,髋部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最后一次骨折”,如何让患者快速康复,尽早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是手术的重点。“通过术前的多学科会诊及评估,我们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通过微创切口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格控制出血量。”
据悉,通过快速康复技术(ERAS),术后第3天,张爷爷便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两周后生活完全自理。
专家提醒
老人应做好防滑措施、进行骨密度筛查
发生骨折务必及时就医
刘新伟表示,医院近年来通过多学科协作,针对高龄、基础疾病多的患者,术前联合内科、麻醉科评估风险,术中实时监测生命体征;运用3D打印技术,通过患者CT数据定制导板,实现复杂骨折的螺钉精准置入,误差小于1毫米;通过微创关节置换术,实现手术切口仅8—10厘米,损伤小,恢复快,进一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刘新伟表示:“以张爷爷为例,3D模型帮助我们在术前模拟了股骨头置换的全过程,术中无需反复透视,既减少辐射又提升效率。”
刘新伟提醒广大市民,珠海气候潮湿,老年人易因地面湿滑摔倒,建议家中浴室铺防滑垫,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若发生骨折,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手术黄金期。
“珠海大健事”栏目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王靖豪
课题组成员:张景淞曾奎达韦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