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抖音发布公告,无限期封禁“我是夏小健”“张兰·俏生活”“张兰之箖玥甄选”“汪小菲”四个账号,缘由是这些账号发布不实信息、利用逝者恶意炒作营销、屡次违规且拒不改正。这一事件将网络恶意炒作乱象再度推至公众视野的聚光灯下,引发人们对网络生态、公序良俗以及媒介责任的深度反思。
公众人物的离世本是令人痛心的悲剧,可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操弄下,却沦为网络上的“闹剧”。这些人利用大众的关注,肆意编造包机谣言,翻炒过往情感纠葛,疑似为带货营销引流,让已故之人的身后事沦为荒诞的网络“狗血剧”。这种行为,不仅是对逝者的大不敬,更是对基本人伦道德与公序良俗的公然践踏。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部分人陷入了“流量即正义”的迷思。“黑红也是红”的畸形价值观甚嚣尘上,一些人不惜突破道德底线,制造话题、炒作热度,将网络空间搅得乌烟瘴气。但他们忘了,网络虽有虚拟性,却也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的道德与法律约束。一旦正常的网络关注与讨论被恶意炒作、谣言所充斥,网络生态就会遭受严重破坏,信任危机也会随之而来,最终导致整个网络社会的信任大厦岌岌可危。
此次多个账号被封,是对恶意炒作者的有力震慑,传递出鲜明信号:不择手段的流量“变现”之路,注定荆棘丛生,最终只会走进死胡同。但我们不能仅将目光停留在账号封禁这一结果上。若深入剖析,会发现这些账号能够长期存在,甚至一路“走红”,背后隐藏着网络舆论场非理性思潮的汹涌暗流。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如潮水般涌来,部分网民在这股洪流中迷失了方向,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极易被煽动。群体无意识的行为,不仅让虚假信息得以快速传播,更让网络空间的舆论氛围变得越发浮躁和混乱。
与此同时,网络平台在这场网络乱象的治理过程中,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平台本应是优质内容的“筛选器”和网络秩序的“维护者”,但揆诸现实,规则不完善,使不法之徒在模糊的规则边界间肆意试探;监管不及时,导致负面影响不断扩大,逐渐沦为不良信息的“助推器”。
虽说此次平台迅速采取封禁措施,与主流民意达成了“共振”,收获了大众的认可,但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平台应以此为契机,全面梳理自身管理体系,主动担当起净化网络环境的重任。
账号封禁为网络炒作的疯狂按下了“暂停键”,但要实现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显然还需要深度治理、长效监管,让理性与文明成为网络舆论场的底色。
不见光
汪小菲号炒作了吗?
被八哈狗追着咬 回复 02-12 18:57
没有。你要知道美国的国际开发署没少花钱收买记者
平安喜乐
一针见血,利欲熏心为了钱没有道德底线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