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蛇”的走红秘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2-11 14:31:04

本报记者张骜

生肖蛇年,在街面、商场、景区中,处处可见蛇造型景观、文创,可也有不少人“见蛇色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灵蛇有着吉祥的寓意,与诸多典故相关。怎样才能让蛇生肖产品既能表达更丰富的文化韵味,又不让人望之生畏呢?记者采访了相关设计师和专家。

难题

逼真引“蛇恐”失真四不像

在十二生肖里,蛇的形象可能最不“讨喜”。在一次活动中,某年轻女演员不小心拿到颇为逼真的蛇玩偶,尽管她敬业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皱起的眉头和不知所措的动作,还是暴露了这个仿真玩偶引发的恐惧。

这一幕引起很多网友共鸣。蛇年一到,街头巷尾不时冒出的过于逼真、缺乏美感的蛇形装饰,让“恐蛇”人群避之不及。在社交平台上,“蛇年能不能别搞这么惊悚的文创”“怕蛇人默默碎了”等吐槽层出不穷。有网文列举了各地“丑蛇”装饰物后,甚至建议“把蛇开除生肖籍”。

这种对蛇的恐惧,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恐蛇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特定恐惧症。相关研究表明,人群中大约有10%到20%的人对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

为了消除“蛇恐”,不少商家、设计师创造出了“变形蛇”“嫁接蛇”,让人哭笑不得。商场里,有不少蛇吉祥物的头上都长着美丽的角或耳朵,有的则是眼睛巨大,脑袋类似青蛙,网友们直呼:“蛇恐没有减轻,蛇却变成了四不像。”

蛇年的吉祥物销售也受到影响。在购物网站上,记者看到,在一家专门销售3D打印生肖摆件的店铺内,相比龙年吉祥物动辄上万的销量,蛇年吉祥物只有22单的销售记录。

设计太逼真了容易引发消费者“蛇恐”,失真设计又容易变成“四不像”,这可难坏了设计师。不过,“蛇恐”并非不可避免。

解题1

脱胎于传统文化“巳升升”大受欢迎

今年央视春晚的吉祥物“巳升升”,一亮相就收获许多观众的喜爱。“巳升升”的设计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的师生,回想起刚接到任务时的情景,团队负责人高鹏坦言:“以蛇元素来设计吉祥物,是个不小的挑战。”

吉祥物不但要紧紧贴合生肖形象,还要表达美好寓意,更是集中体现传统文化、非遗的载体。因此,设计之初,他们提出了两个想法——

第一,蛇的蜕皮要像春花次第开放,带着无限生机;第二,蛇蜿蜒的形态特别像如意。这都是为了淡化人们对蛇固有的恐惧感。

“如意”形态和“春花”的设计得到了肯定,可“巳升升”究竟要表达什么寓意?设计团队决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

“我们参考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审美趋势,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吉祥物形象。”高鹏说。

在颜色的选择上,2025年为乙巳蛇年。“乙”代表阴木,取春天青绿之象,因此2025年也被称为“木蛇年”或“青蛇年”。所以团队第一版设计方案,整体概念为“木蛇青韵”。配色以青绿色为主调,象征春意盎然,辅以红粉色点缀。在后面的修改中,沿用景泰蓝、掐丝珐琅与青色系统搭配,既符合蛇年的主题色彩,又能体现传统工艺的精美。

“巳升升”的整体造型参考了甲骨文中的“巳”字。其头部轮廓和脸上螺旋状的腮红,参考了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有1000多年历史的唐代地宫的鎏金坐佛纹云头银如意,头部的蝙蝠的“蝠”字与幸福的“福”谐音,可谓福上加福。尾巴同样也有福气加成,如意形状外加寿字盘长结,正是“福从头起,尾随如意”。

海棠、玉兰、桃花、牡丹,“巳升升”身上由景泰蓝工艺刻画出的缠枝纹恰如一座春日花园,寓意着“春回大地”。

修改最多的,恰恰是蛇目。高鹏说,细长的蛇目给人恐惧感,因此,“巳升升”有了取自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形器的歧羽纹、臣字目的眉眼,圆圆的甚是可爱。搭配微笑的嘴巴传达出快乐和友好的情感。

经过数次与春晚导演组的讨论和修改,最终,憨态可掬、蕴含满满中式美好寓意的“巳升升”成了春节团宠。

解题2

“软化”处理添趣味消减游人恐惧感

为了尽可能让恐蛇人群不害怕,一些商家将蛇的形象进行了“软化”处理,如给蛇雕塑加上卡通元素、可爱的配饰,弱化蛇的舌头和鳞片等。而一些蛇主题的展览、活动用互动、知识讲解消除“蛇恐”。

在钟楼,一场名为“嘉兹灵蛇与时偕行”的蛇年文化主题展吸引了不少游人。展览围绕“蛇文化”,分成“中国文化里的蛇”“蛇寿无穷,源远流长”“优游灵蛇,与时变化”“灵蛇聚宝,金玉满堂”“委蛇能远,蜕变新生”五个板块。

“‘嘉兹灵蛇’这个词出现在《灵蛇铭》中,说的是蛇有顽强的生命力,蛰藏、蜕变、新生,还能够飞天遁地。”展览现场,策展人王敬涵介绍蛇善于变化、聚财守财、象征长寿等特点。“与时偕行是蛇生物性的特点,它能够顺阳而动,适应环境。”

展览现场,一幅转盘图上的二十四节气对应着不同的“蛇”形态,如在小雪节气下方,“冬眠”的蛇宝宝睡得正香。

“希望通过这个讲解蛇作息规律的转盘,帮助大家直观地理解蛇各种吉祥寓意的由来,让人们对这个属相、图腾有新的认识。”王敬涵表示。

展览面积不大,但信息量和文化含量满满。在“引子”中,介绍了蛇喜欢晒太阳,以春夏为昼、以秋冬为夜等习性。在“中国文化里的蛇”板块,搭配的图片有新石器时期古朴的陶罐、商周时期神秘的青铜器、汉唐盛世精美的瓦当与画像砖等。

展览中,互动体验和集章活动贯穿始终。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灵蛇献瑞”互动打卡装置。人们按动按钮,就能抽取自己的蛇年专属祝福。“灵蛇聚宝,金玉满堂”“螣蛇伏藏,潜德保灵”“势如长蛇,决胜千里”……一条条祝福在笑声中闪现,人们对于生肖蛇的恐惧,也在一次次按下、抬起中消减。

春节期间,像钟楼这样走心的蛇文化主题展览、活动有很多。北京动物园分别在科普馆机动展厅、两栖爬行动物馆二层展区举办了蛇年生肖文化展。两栖爬行动物馆二层展区举办了“福满北动灵蛇迎春”主题展,与国内多家动物园一起打造蛇年春节的专属年味儿。

专家说

蛇的象征意义中西有别

其实,蛇之所以能够跻身中国十二生肖,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背景。对此,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表示,蛇曾被尊为图腾,女娲的形象中也融合了蛇的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贯穿诸多神话和历史故事。有灵蛇之珠、蛇衔灵芝等成语及典故,还有《白蛇传》的故事。蛇作为生肖的象征意义包括但不限于美丽多姿、灵活多变、以柔克刚等。

“蛇能够入选十二生肖,反映了中国人通过观察动物行为来确定时间制度的一种方法。每一个动物都对应时间和星象的变化。”高巍表示,生肖蛇之所以排在龙之后,恰恰证明了蛇是龙文化的起源之一,而龙是蛇文化的一种升华。因此,在人们口中,生肖蛇又有“小龙”之称。作为卵生动物,蛇每次产卵数量不止一个,因此有着多子多孙的寓意。加上蛇会蜕皮,也象征着长寿、再生和财富,被古人视为吉祥、兴旺的代表。

高巍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生肖蛇的“误解”,除了生理“恐蛇”之外,也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在西方文化中,蛇有邪恶、贪婪、诱惑等含义,因此在影视、动画作品中,多以反派形象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的恐惧。

“想要让人们更好地接受生肖蛇的形象,应该在文创、影视形象二创上下功夫,把恐蛇人群考虑进去。更重要的是,把生肖背后的文化、故事讲给大家,增加人们的文化共识和自

信。”高巍建议。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