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冬季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超50%,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偏少八成以上。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南方的影响,在整个春季3至5月继续维持的可能性较大。
降水偏少或将持续至春季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海温监测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春季中后期将减弱。
今年冬天,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偏少八成以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院的顾薇介绍,冬季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超50%。南方地区尤为明显,江苏、福建等地偏少八成以上,而福建、广东、广西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拉尼娜是导致南方降水偏少的重要原因,通过热动力过程使得西北太平洋向我国南方的暖湿气流大大减少。目前的拉尼娜状态维持时间相对较短,预计再维持1至2个月,三四月份就会结束。但大量研究显示,其影响往往有滞后,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影响,在整个春季3至5月继续维持的可能性较大。
气象部门数据分析表明,拉尼娜现象使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端海区冷的更冷,暖的更暖。东部多干燥晴朗天气,西部降水更多更频繁。
据了解,1950年以来我国共出现20个“拉尼娜”年,其中有17年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偏低。对我国来说,拉尼娜事件的影响更加复杂、多样。海洋上热带气旋可能偏多,冬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概率较高。此外,在多数拉尼娜事件次年夏季,我国易出现“南旱北涝”格局。
但在全球变暖趋势下,近年来我国冬天也有偏暖情况,其中,2021年和2022年不仅冬季暖,全年气温都明显偏暖,分别是有1961年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第三暖和第四暖的年份。今年冬季偏暖还是偏冷,还需等3月份通过气象数据判断。
拉尼娜易致洪涝干旱等灾害
顾薇介绍,拉尼娜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持续偏冷的一种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冷的拉尼娜与海温偏暖的厄尔尼诺两种现象往往循环交替出现,循环周期约2至7年。
热带地区盛行偏东风,即信风。当偏东信风加强,会把赤道中东太平洋表面被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使太平洋中东部冷水上翻、西部暖水堆积,形成拉尼娜现象。这种信号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引发全球不同地区气候异常,并可能导致气象灾害。如东亚南部等地降水减少,易出现气象干旱,对农业、水资源等造成影响。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