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严粒粒
这个春节档,谁,还没领略过这个“三岁小儿”的魅力?上映短短十余天,《哪吒2》票房已经冲破80亿元,朝着100亿元发出冲击!
看电影,正所谓一刷是饮,看剧情;再刷是品,看细节。细节越考究,后劲越足,生命力越强。
《哪吒2》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多少人欣慰“吾家小儿有出息”,把电影刷了一遍又一遍?又有多少人大为惊喜,把场面一帧一帧地截出来分析?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图源豆瓣
此刻,我们惊叹的“国漫崛起”,不仅是先进的动画技术、精彩的故事讲述,还有隐匿其中,越挖越有的彩蛋。
用导演饺子的话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动画电影创作的一座巨大宝藏。”
在此,有风君通过不完全统计,收拾整理了这份《中华文化密码》观影指南,带着你抠出细节,一叶知秋,解析藏在酷炫画面中的“文化密码”,让你再刷“哪吒”,刷出知识,刷出新意,刷出一句:
中华文化,大美至极!
01
三星堆、《瑞鹤图》、“世上最老立交桥”
国宝“大复活”
《哪吒2》是一部复活“国宝”的电影。不少古老的文物宝藏展现银幕,以至于喊电影一句“文博图册”也不为过。
电影中,元始天尊送给太乙真人俩“结界兽”,憨态可掬,肩负看守哪吒的重任。
夸张的大粗眉、大大的杏眼、蒜头鼻。你看他俩样子,像不像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
“结界兽”的形象设计,就是取材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青铜人像元素。据考古资料显示,三星堆金面青铜人头像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平顶造型,头发向后梳理成辫子垂于脑后,发辫上端用宽带套束,展现出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其金面罩采用金皮捶拓工艺制作,眼眉部镂空,整体造型既精致又充满威严神圣之感。
“结界兽”的形象与三星堆青铜像的庄严肃穆形成反差。创新的手法,让中华文化保有历史厚重感又不乏现代审美趣味,可亲可爱。
青铜文化,不仅是金属冶铸技术的象征,也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深深影响着“中国审美”。
艺术史家巫鸿曾说,青铜器虽然被称为重器,但与西方的纪念碑相比,体量并不大,其“重”更多是指在精神层面的分量。西周青铜器的代表作之一何尊的铭文中,刻有“宅兹中国”字样,是迄今为止发现“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图源微博
青铜之美,勾勒民族精神的图腾。为了还原,电影美术团队耗时许久商周青铜器形态和纹样,将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解构重组。
不少青铜元素也贯穿影片,如,练就仙丹的神器天元鼎的原型是商朝的龙纹扁足鼎;哪吒母亲殷夫人使用的青铜剑,是典型的战国圆首双箍青铜剑风格,以湖北博物院的越王勾践剑为代表;东海龙王敖光的武器是一把帅气的关刀,借鉴自江西新干商墓出土的铜刀……
东海龙王的战刀与文物原型青铜刀。图源微博
更有趣的是,电影里太乙真人说的也是四川的“川普”。这不是玩梗,而是历史的考证。四川绵阳江油乾元山自古被誉为道教名山,相传为太乙真人修炼洞府、哪吒成长之地。同时,原著《封神演义》的故事发生时间,和三星堆文化所属时代,都是商周时期。
如此一来,从时间轴、空间轴上看,元始天尊就地取材,送上俩小老乡给亲爱的徒弟,实在合情合理。
与青铜器的狞厉肃穆之美相对的,是被誉为“中国美学巅峰”的宋韵之美——雅致、空灵、简约、含蓄。
影片中的玉虚宫。图源豆瓣
在哪吒前往玉虚宫时,气氛忽变,满屏仙气飘飘。有一群仙鹤飞舞,两只停驻在宫殿鸱吻上。这一幕灵感源自宋徽宗赵佶的传世名作《瑞鹤图》。
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正脊的重要装饰,多塑造成龙形,有避邪、防火之意,是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赵佶将此景绘于绢上,寓意天降祥瑞、国泰民安。
此外,玉虚宫内的仙池花园,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的同款建筑。这座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经典之作的“鱼沼”是指桥下泉池,“飞梁”即水上之桥,仿佛展翅大鸟,始建于北宋,是《瑞鹤图》同期的杰作。
在我国的古代桥梁中,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梁,仅晋祠“鱼沼飞梁”一座实物遗存,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梁思成对“鱼沼飞梁”评价极高:“这种石柱桥在古画中偶尔能看到,但实物仅此一例,非常珍贵。”
02
侗族大歌、蒙古呼麦、天津曲艺
非遗“听得见”
如果说,《哪吒2》的视觉特效是冲击眼球的“第一眼精彩”,影片的原创音乐则像个深藏不露的扫地僧,是追问之下才能发觉的惊喜。
根据早前媒体对负责音乐创作的杨芮、朱芸编的采访报道,《哪吒2》整部影片中80%—90%的时长中都有音乐,“密铺”又有极度适配的“妈生感”。
哪吒收的第一波妖怪——土拨鼠出场的音乐,仅2分钟。国风的交响突出了角色的亦正亦邪、笨拙呆萌。其中,包含三弦、拇指琴、手鼓等中式乐器,以及陶制的埙(xūn)。
其中,埙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最早文献记载始于《诗经》“如埙如篪”,还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诗句。浙江河姆渡遗址曾发掘出迄今发现的最早陶埙实物,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距今约七千年。电影音乐主创用埙来模仿动物啼叫声,惟妙惟肖,也“远古味”十足。
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埙。图源视觉中国
四只龙王的出场BGM,也特色十足。其中,第一次变人形就收获“哇”声一片的东海龙王,以弦乐、合唱、箫声合奏勾勒枭雄霸气,又不失父亲的慈祥与温情;南海龙王的配乐用到了京剧武场锣鼓和电子脉冲音,动感十足;北海龙王的配乐,在巴洛克赋格交响乐中佐以二胡的悲怆滑音。
《哪吒2》不仅乐器中西结合做得强,歌声中也有文章。
首先,是天津曲艺。
天津曲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可谓文化融合的典型。当时,大量外乡人口迁入天津,带来了各自家乡的娱乐形式,这些形式在天津既竞争又相互借鉴,最终形成了多元化的曲艺生态。
哪吒采莲藕时,背景音乐暗藏天津曲艺的小调,配上角色一口津片子,陈塘关市井气息与喜剧效果拉满。
图源豆瓣
“我乃哪吒三太子,能降妖来会作诗,今日到此除奸恶,尔等妖孽快受死。”哪吒打架前都要作的“洗脑”诗,更是活脱脱的天津味,就差快板配出个“啷里个啷”,跟说相声似的。
还有,侗族大歌。
电影片头曲一登场,层层叠叠的吟诵空灵又奇幻,把观众拉进遥远的动画异世界;西海龙王——敖丙的姑姑敖闰吟唱婉转妩媚,妖气十足;哪吒重塑肉身时,宝莲盛开的配乐中,不乏蝉鸣、松鼠的自然之音……
这些音乐不是乐器所奏,而是人声,是来自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各村寨组成“舞乐蝉歌”乐团的十位侗族姑娘,用千年非遗之声为电影注入灵魂。
上图为侗族大歌出现动画场景,下图为演唱者“舞乐蝉歌”乐团。图源抖音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早在1986年,侗族大歌就曾亮相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惊艳四座;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中国歌手尚雯婕推出歌曲《阿修罗》,歌曲编曲采用了侗族大歌作为和声,让人耳目一新。
另一个让人极为印象深刻的,是天元鼎被置入东海时,那极具压迫感的配音——蒙古族呼麦。演唱者,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唯一“呼麦”专业学生哈拉木吉。
民间有言:蒙古族音乐有三宝,呼麦、马头琴、长调。呼麦(蒙古语意为“咽喉”),是一种源于于蒙古西部的阿尔泰山脉的演唱形式。表演者呼麦歌手可同时发出多个声音,包括低沉的喉音、高亢的尖音和颤音,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音调和音色。
呼麦历史可以远溯至匈奴时期,蒙古高原的先民在狩猎和游牧中虔诚模仿大自然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然、宇宙沟通、相处的重要途径。2009年,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图为天元鼎降临,下图为人声呼麦。图源优酷电影小红书
03
金箍棒、白龙马、西游记
中华神话大联动
神话是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不可复制、不可替代,成为认知各民族早期历史和文化起源的凭据。
群众基础广泛的《封神榜》和《西游记》便是中国传统神话小说两大巨擎IP。
观看脱胎《封神榜》的《哪吒2》时,我们时不时能探出一些《西游记》的线索。
导演饺子透露,在制作电影过程中,他特意致敬了经典动画《大闹天宫》。电影中两只“结界兽”打开结界的方式,与水帘洞的小猴子们如出一辙。
《哪吒2》中西海龙王敖闰的概念图。图源豆瓣
以及,根据电视剧《西游记》设定,白龙马能称为唐僧最帅的徒弟之一,离不开他妈妈的基因。白龙马是西海龙王敖闰的第三个儿子。《哪吒2》里的敖闰妩媚动人,确实不负子随母相的说法。
还有那根金光灿灿的金箍棒的现身,是致敬,还是伏笔?
《哪吒1》海底的所有妖兽都被锁链束缚在龙宫的一个石柱上。而在《哪吒2》中,这个石柱经过天元鼎的淬炼,变成了一根闪闪发光的金色棍棒。这根金色棍棒的身份几乎是不言自明的。
在电影结尾彩蛋,象征孙悟空反抗精神的金箍棒浮沉大海,与哪吒的人物精神相呼应。有网友分享,影院里有孩子看见这一幕,从椅子上跳起来大喊“猴哥,快来帮忙!”童言童语惹得全场欢笑。
《哪吒2》中的彩蛋金箍棒。图源微博
的确,在明朝前后脚创作出的《西游记》和《封神榜》,其中有许多角色有所重合,但人物走向不一,故事发生的年代也不同。
例如,《西游记》中,哪吒天生爱闯祸,踏倒水晶宫,父亲李靖气得欲除之,哪吒一时愤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偿还给父母,起死回生之后还想找父亲报“剔骨还父”之仇。《封神榜》中哪吒的死,是因为打杀龙王三太子敖丙以及巡海夜叉李艮,东海龙王告上天庭,不得以,哪吒只能以割肉剜肠的方式来偿命,以求不连累父母。
但是,《封神榜》和《西游记》的似像非像,共同指向的,是传统文化的再生产、再创作。而这个创作的母本,就是中国神话体系。
这些两大顶流的奇妙大联动的种种,让我们更加自信,大可不必羡慕西方“诸神的黄昏”和“冰与火之歌”,中国也有自己的神话体系、神仙宇宙。
《诸神的复活——中国神话的文学移位》。图源豆瓣
日前,《诸神的复活——中国神话的文学移位》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笺”首席专家宁稼雨自述:
“与西方神话相比,中国神话散见于各类典籍中,体系上略显不完整,规模上也不够宏大。这给中国神话的系统研究带来不便,但无形中却给神话种子在文学园地的再生和茁壮成长减少了障碍,为神话的文学演绎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无论昨天的古籍《西游记》《封神榜》,今天的86版《西游记》,还是春节档的《封神》和《哪吒》的系列电影,任何前任都是改编,没有它们的演化。何来近今日的经典?
04
中医、阴阳、合作共赢
东方智慧处世之道
电影,作为一种有剧情,有立场的文化产品,其身上附着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哪吒2》作为根据传统神话改编的作品,自然暗藏玄机。
导演饺子读书时的本业,是药学专业。电影的中医药含量也极高。申公豹按李靖的要求,给陈塘关送来了中药,分别是三七、蒲黄、茜草、冰片、血竭、红花、当归、田七粉(三七粉)、苏木、马钱子。这些药品大多为活血化瘀的中药,惹得不少中医师前来科普中华养生之道。
被敖丙附身的哪吒去闯关升仙,连样子都变帅了。图源豆瓣
而中医阴阳学说,则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被古代医家从哲学领域引入医学领域的阴阳概念,贯穿电影主线。
哪吒和敖丙,一个是魔丸,一个是灵珠;一个张扬,一个沉着;一个属火,一个属水。然而,这样两个看似水火不容的人,却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合力作战,挽救了各自家族的命运。他们正代表着道家的阴阳平衡、万物相生、和谐共处之道。
提倡正和思维,是中华文明的体现,强调通过合作和共赢的方式,达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这是一种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欣赏,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当地时间2025年2月8日,《哪吒2》洛杉矶首映礼在美国好莱坞中国剧院举行。图源视觉中国
目前,《哪吒2》海外上映计划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在北美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预售火爆,部分场次一票难求,观众期待已经拉满。
五湖四海的人们能从《哪吒2》中看到的,绝对不仅是先进的国漫技术和异域风情的故事,也有一个民族的处世哲学、思维逻辑。
在未来的中国,乃至动画电影发展中,《哪吒2》无疑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参照点。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技术实力,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精神力量。
跨越山海,用电影这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促进彼此交流与理解,正是所谓“文化出海”的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