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习水高粱红满天丰收展笑颜

多彩贵州网 2025-02-11 16:55:23

多彩贵州网讯“种红粱、致富忙,种子肥料统一发,还有技术送到家,订单保价有底气,群众心里乐悠悠……”这是习水县种植高粱的农户们编的一段顺口溜,也是习水县近年来通过订单发展红粱产业的真实写照。

红粱,即红高粱,习水的老百姓们喜称为红粱,寓意红红火火。

打开习水县地图,不难发现全县群山环绕,各乡镇海拔落差较大,想在崇山峻岭间发展好农业经济,由古至今都是一个难题。而依托赤水河流域白酒产业的兴盛发展,种植高粱为习水开辟了新的解题思路。

托优势育基地

近十年,随着赤水河领域的茅台、习酒等白酒企业发展势头愈发强劲,酒企们需要更多的高粱和更稳定的产能,进而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以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周边地方高粱种植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从而推动白酒的产区化。

高粱作为酱酒生产和酿造的主要原料,随着酱酒热的升级,高质量的酒用高粱也成为了“香饽饽”。谋定而思动的习水县借势而上,充分释放白酒首位产业发展的红利,大力发展酒用高粱产业,通过政策支撑、科技赋能、监督保障,力促酒用高粱优产优质优效益,全力打造优质酱酒原料“第一车间”。

2003年,习水县高粱基地开始建立,经过2015年、2019年两年扩面,有机地块认证面积达到39.6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4.86%,基地覆盖26个乡镇(街道)8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度成为了茅台集团和习酒集团酒用高粱原料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年种植能力在20万亩以上。

自2014年以来,习水县累计种植订单酒用高粱181万亩,涉及订单种植农户39.8万户,为全县广大群众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高粱产业已发展成为习水农业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订单保价增底气

“现在很多农村都在发展产业,但在习水县,种植高粱是最有效、最可靠、最稳定的增收项目之一。”对于种植高粱,习酒镇大湾村高粱种植大户赵利恩有着自己的考量。

习水发展高粱种植,因酒而成、因酒而兴。多年来,紧紧依托茅台、习酒两大酱香白酒企业对优质酿酒原料的需求,习水推行“农企合作、粮酒联姻”,探索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订单种植、产销对接、保护价收购的高粱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市场风险最小化,切实保障习水广大酒用高粱种植农户的利益。

“每年春耕前,高粱种植户都会签订订单协议,除了对种植和收购标准有要求外,最重要的还是收购价格能让大家吃上‘定心丸’。”习水县红景仓储物链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高粱种植的背后,稳定的合作模式给农户带来了安心,保质的种植方式给农户带来了信心,可观的交售收入给农户带来了开心。这也让他们与脚下土地的关系愈加亲密、和谐。而在一年接一年、一浪接一浪的高粱红下,也让习水广大粱农的生活佳酿正在调制中。

高粱丰收助发展

一年一周期,四季一轮回。在习水县,每年进入农历八、九月,一粒粒红高粱汲日月之精华,汇种植之辛勤,最终饱满成熟。

“今年种植的高粱预计亩产能达到600斤,产量和收入相当可观。”在回龙镇周家村高粱种植基地,村民刘贵霞坦言,得益于政策支持,今年高粱能让她收入几万块钱。

“今年种植的8亩高粱预计有2万多元收入,卖高粱还十分方便、快捷。”同民镇同民村村民古开明开心地算起了收入账。

在习水县同民镇高粱收购点,前来卖高粱的农户络绎不绝,经过短暂时间的忙碌,许多农户的高粱在全部称重交售完成后,尽管大汗淋漓,衣服已被浸湿,但看着一袋袋红高粱颗粒归仓、一笔笔不菲的收入即将到账,农户们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笑容。

为方便广大高粱种植户售粮,今年,全县共设置收购站点18个,根据海拔高低,各站将从8月下旬陆续开秤,一直持续至12月底。

红红火火,正是习水广大高粱种植农户对日子的盼头。

数据显示,2024年,习水共发展订单酒用高粱面积16.81万亩,完成收购任务4.1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共带动全县3.92万户农户参与其中。

粒粒红高粱,凝结着种植户的辛劳和汗水,也寄托着习水人新的希望。在政府、企业、农民的三方合力下,红高粱又将收入酒库粮仓,开启一段精彩的旅程,成为引领习水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罗利飞)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信姚腾

三审:唐全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