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下午1时,安顺市综合服务中心广场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满怀期待,等待这场文化盛宴的开场。现场有头发花白的老人,眼中闪烁着对传统地戏的热爱与怀念;有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希望借此机会让孩子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有不少外地游客,被安顺地戏的名声慕名而来,渴望深度了解这神秘厚重的文化。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声响起,来自各县区的100支地戏表演队和几千余人的“炸街”展演开始,一场文化盛宴由此拉开序幕。伴随着阵阵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各支地戏表演队轮番上演,让人目不暇接,现场锣鼓声、喝彩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喜庆氛围,《精忠岳传》气势磅礴,鼓声震天,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一个个面具后面,每一身戏装背后,都是对屯堡文化和民俗传承的生动见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安顺,东经105°北纬26°,一座安静躺在群山怀抱中的小城。曾经广布贵州的屯堡,如今在这里保存得最为完好并活态传承着。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历经600多年时光酝酿的屯堡文化泛着点点星光。先有屯堡,后有贵州。屯堡文化是明代所执行的“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国家政策的产物,蕴含“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精神价值。历史的风云散去,历经600年的变迁,屯堡文化铸就了一座座时光的峰峦、文化的宝藏。它既是屯堡人恪守文化传统的成果,又是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独特地域文化,以一隅之光彰显着中华大地各族共融的壮阔历程。而慷慨雄壮的屯堡地戏,见证着六百年造贵州、定西南的历史。
地戏又称为“跳神”,演员均为当地村民。在春节期间,持续半个月之久,叫“跳新春”,每逢春节前后,跳神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具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歌唱,应声而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下午2时,巡游队伍从市综合服务中心广场出发,途经虹山湖公园内市民广场、九孔桥、八小对面广场、历史文化街区、文庙广场。值得一提的是,虹山湖畔,百支队伍如百条游龙,在虹山湖九孔桥欢腾出场,在鼓乐伴奏下蜿蜒浩荡前行,演员们头戴“脸子”,身着长衫,背插小旗,腰系战裙,手持木制短刀长枪,通过唱、念、做、打,演绎历史英雄故事,完美呈现了中国戏剧“活化石”的独特魅力,一锣一鼓地击奏,锣鼓喧天,场面十分壮观。《三国演义》等百人展演节目吸人眼球,生动再现刘备、关羽、张飞与吕布激烈交锋的场景,表现出劳动人民对正义、勇敢、善良和社会安定的渴望。
近4个小时的精彩巡游展演在虹湖广场的精彩演绎中落下帷幕。巡演展演结束后,观众们仍意犹未尽。人潮拥挤的古城里,大家纷纷谈论着精彩的地戏展演。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热闹的场景了,这种喜庆的感觉真好!”街上的居民不禁发出感慨。
“今天的戏曲展演活动特别热闹,场面非常震撼,特别有节日的氛围。元宵节本来就是团圆的节日,能在广场上和大家一起看地戏表演,感觉年味特别浓。地戏演员们表演得非常精彩,唱腔和身段都很有韵味。”市民李女士看完表演后感慨道。
杨女士说:“在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里,举办这样的百堂地戏同时展演活动,能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孩子们,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认为这种活动形式非常好,不仅震撼有力,视觉效果好,更富有深远的意义,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经典搭建了一个绝佳的平台。”
“我是通过活动预热宣传中知晓,从贵阳专门过来看百堂地戏展演的。这样的表演充满了浓郁的年味,让元宵节充满了烟火气。”正举着手机拍摄地戏巡游场景的市民高海波如是说。
灵蛇贺新,福满元宵,安顺市用优秀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了安顺人民团结奋斗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更加激发了安顺儿女接续奋斗新征程的信心决心,透过文化的窗口,展示屯堡文化魅力,抒发家国情怀,增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屯堡文化蕴含的“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精神价值为更多人所知晓,让更多人看到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安顺正踏着春天的鼓点,昂首阔步,奋勇向前。(安顺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