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多疗法联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解难治性睡眠障碍难题

极目新闻 2025-02-11 21:52:26

极目新闻通讯员杨岑

严重失眠等难治性睡眠障碍,对患者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可能演变为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近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麻醉与睡眠门诊创新使用“行为认知治疗+睡眠滴定+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案,成功帮助一位被睡眠障碍长期折磨的患者重归健康生活。专家表示,该治疗方案不仅为广大深受难治性睡眠障碍困扰的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更为睡眠障碍治疗开拓了全新路径。

这位吴姓女患者有着长达10多年的严重失眠病史,多年来辗转求医,尝试过多种促进睡眠类药物,却始终收效甚微,精神状态也受损严重。更为危急的是,吴女士为治疗失眠,多次因过量服用精神类药物而急性中毒,不得不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洗胃治疗,病情极为复杂棘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夏中元教授带领的洪山院区麻醉与睡眠门诊吴晓静教授、肖兴鹏副主任医师及何旋博士等专家团队在全面深入地对患者心理及生理状况进行测评后,针对该患者病程长、药物依赖性强的棘手情况,经过反复研讨,决定采用“行为认知治疗+睡眠滴定+星状神经节阻滞”等综合治疗方案,通过睡眠健康教育、心理认知行为学干预以及麻醉专业所特有的睡眠滴定——快速抗抑郁抗焦虑法和神经阻滞调节自主神经紊乱等综合性疗法,使患者快速改善心境、改善睡眠、逐步减药及睡眠维持,并有效避免了药物戒断所引起的不适感,后期的维持治疗则有效避免了病情反复。

吴晓静教授介绍,“睡眠滴定”技术是依托先进的监测设备,依据患者实时脑电数据,精准调控麻醉药物剂量。在确保患者舒适、安全的前提下,利用亚麻醉剂量使患者迅速进入仿生理性深度睡眠状态,并能根据患者不同心理问题改善患者心境,有效逆转患者的抑郁或焦虑状态,极大程度降低了患者对助眠药物的依赖,降低了极端事故的发生风险。

“星状神经节阻滞”则在超声引导下,将药物精准注射至星状神经节周围,精准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有效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让已紊乱的植物神经系统重新恢复平衡,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精神状态。

此外,治疗团队还精心采用CBTI治疗(行为认知疗法),对治疗病人采用睡眠日志的方式,对患者日常睡眠习惯、饮食及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治疗,并联合麻醉科特色治疗对大量服用精神类药物而睡眠、精神状态不佳的群体实施渐进式减量方法来调整口服药物,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成功避免了快速减量可能引发的撤药反应。

经过近1周的系统性治疗,吴女士的病情出现了显著好转。入睡时间大幅缩短,睡眠结构得到优化,总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睡眠连续性显著改善,睡眠节律逐渐恢复正常。与此同时,她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极大缓解,转氨酶及各项激素水平趋于正常,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治疗后1个月的随访显示,吴女士睡眠质量持续向好,再未出现药物过量情况。2月6日,她到该院洪山院区麻醉与睡眠门诊复诊时激动地表示,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有了质的飞跃,也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吴晓静教授表示,“行为认知治疗+睡眠滴定+星状神经节阻滞”创新治疗难治性睡眠障碍模式的成功,不仅让这位患者重获健康生活,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难治性睡眠障碍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为国内相关疾病的治疗积累了宝贵经验,有望推动整个行业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麻醉与睡眠门诊专注于顽固性失眠、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等各类睡眠障碍的诊疗。针对传统治疗效果不佳、安眠药依赖的难治性睡眠障碍患者,该门诊利用麻醉技术帮助患者纠正“睡眠债务”,打破“失眠-焦虑”等恶性循环,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

门诊创新实践的“多模式睡眠治疗”融合了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等多种手段,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方案,能快速改善睡眠质量,减少药物依赖。此外,神经阻滞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睡眠障碍的治疗中。同时,通过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等神经阻滞技术,成功阻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已失衡的植物神经功能重新达到平衡,在治疗顽固性失眠和慢性疼痛相关睡眠障碍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快速抗焦虑、抗抑郁治疗也是该门诊的特色之一。结合脑电波频谱诊断,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方案,通过静脉输注药物不仅能让患者快速获得良好的睡眠,还降低了传统药物的副作用。此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麻醉与睡眠门诊还采用了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集结精神科、神经内科、疼痛科等多学科专家,为复杂睡眠障碍患者提供全面诊疗方案。

(图片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提供)

0 阅读:10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