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身边24小时 2025-02-12 06:06:16

临沂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自2002年获批招生以来,积极借鉴发达城市及一流高校人才培养经验,重视地方高校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特殊性,持续推进城校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将社会工作专业融入城校融合战略

临沂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积极与临沂市展开合作,推动建立城校共建战略。2017年12月,临沂市委市政府印发《临沂市与临沂大学城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临沂大学与临沂市各县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临沂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多次召开研讨会,围绕如何抓住城校融合发展战略,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地方社会工作发展,汲取地方资源推进专业快速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探讨。临沂大学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着力满足临沂市老年社会工作、健康社会工作领域人才需求。除普通社会工作外,新增中韩合作社会工作(银发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共建社会工作(大健康管理)专业、社会工作(专升本)专业,积极构建4个类别的社会工作专业群,社会工作本科人才培养规模居国内前列,有力促进地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围绕临沂市社会工作高级人才培养缺口问题,临沂大学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整合资源,于2024年成功获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内涵式发展,为高级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面向地方需求整合优化课程

面向社会需求,临沂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与慈善专业的融合,持续推进专业发展。通过政策建议、咨政报告等方式,促进搭建临沂慈善社工站基本框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门开设“民政工作概论”“慈善政策与慈善事业”等课程。通过与当地民政及慈善机构的深入交流,了解地方社会工作发展的真实需求。其中,针对临沂市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优化传统“老年社会工作”课程体系,将康养产业政策、康养机构的社会工作等纳入课程。围绕当前革命老区社区治理的现实问题,更新“社区社会工作”课程内容,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党组织书记培养、物业治理等本土案例及地方工作手法引入课程。针对“儿童社会工作”课程,结合地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探索与经验,设置专门章节,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扎根鲜活实践,瞄准地方实际,回应人才培养需求。

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中,临沂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总结和整理多年教学实践与经验,逐步优化“项目设计与管理”课程。通过设置先行基础理论课程、基本方法课程、子领域课程3个模块,引导学生对细分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以“项目设计与管理”课程为中心,推进专业内课程不断整合。同时,积极邀请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打造“项目创投模拟平台”,为师生提供模拟实践平台,提高师生综合能力。

开展集中实习实践活动

临沂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历经分散实习到集中实习的转变,并在各级学生中延续实行集中实习实践,即由专业统一进行实习动员、统一安排遴选实习实践基地、统一接送学生到基地、统一配备校内外督导老师、统一促进实习实践成果考核和转化。目前已在临沂市建立20余家实习实践基地,覆盖老年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等领域。实习前,通过广泛征求各个实习基地的需求,结合学生自主意愿,安排学生到不同岗位锻炼。同时,结合各单位组织需求,选派优秀的实习生,并安排专业教师到该基地挂职锻炼,引导师生发挥专业示范作用。针对当地留守儿童,临沂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与当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联合,共同组建“童沐阳光:儿童抗逆力提升小组”,由专业教师带领实习生,基地整合人员和资金,帮助本地社会工作人才成长,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集中性实习实践除了要求学生开展专业活动外,还设置研究性调查报告考核要求。学生通过实习实践与观察,选定临沂市社会工作领域相关问题,通过调查和研究,提出促进地方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建议。临沂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通过实践调研活动,帮助学生选定毕业论文题目,激发学生参与各类比赛的积极性。不断延伸实习实践成果,创办院级常态化的社会工作案例大赛,促进实习实践成果不断转化提升,整合多方资源,将学生的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未来,临沂大学将继续深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着力提高学生的价值感、认同感,推动地方实践与高校人才培养良性循环。

(作者:杨超任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