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
伴随地方两会和多地“新春第一会”陆续召开,2025年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计划逐渐明朗。据各地披露信息统计,2025年包括江苏、江西、河南、贵州、新疆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在内,将有至少六家省级农商银行或农商联合银行完成筹建工作。专家表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已成为趋势,通过主发起行进行吸收合并的方式,有利于其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性竞争,提高金融服务效能。
2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批复,同意筹建河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据悉,参与组建河南农商银行的机构除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外,还包括郑州、新乡、濮阳、济源等市的23家农商银行(农信联社)和荥阳利丰村镇银行,共25家法人机构。
河南农村商业银行的筹建也是今年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的缩影。继2024年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再度将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相关任务要求列于2025年重点任务的首位。在此之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中,合并重组在化解风险方面作用显著。”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通过合并重组,这些银行可以整合各自的资本资源,增强资本整体实力,从而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资产剥离和债务重组等方式有效处理不良资产。同时,合并重组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服务质量。
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一直是金融领域防风险“重头戏”。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近30家县域银行机构市场化退出或吸收合并解散,而这一趋势在2024年延续并且明显加速。
多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2024年工作成效时提到,2024年加强了中小金融机构化险,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总结2024年监管工作时也表示,“2024年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明显收敛”。
例如,甘肃表示,当地穷尽手段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其中,监管口径高风险机构退出10家,融资平台压降94户、下降35.9%。福建提到,金融领域突出“治已病”和“防未病”,持续提升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不良贷款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连续5年无高风险金融机构。辽宁提到,锦州银行风险得到有效处置,全省农信系统整体改革基本完成,其他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稳妥化解。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地方会议及监管部门相关公告释放的信号,2025年还将有多家新银行加速筹建。
除河南农村商业银行日前获批筹建外,贵州省人民政府在2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5年将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落地,组建贵州农商联合银行。江西提到,推动江西农商联合银行挂牌开业。新疆表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筹建新疆农商银行,开发适应南疆经济结构和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让金融的源头活水更好滋润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此外,内蒙古农商银行和江苏农商联合银行也有望于2025年揭牌。2024年12月,上市公司蒙草生态发布公告透露,内蒙古农商银行预计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设立登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去年12月对江苏农商联合银行筹建一事做出批复,同意筹建,并指出筹建工作需在6个月内完成。
还有多个省份透露了后续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计划和方向。例如,湖北省在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年底前完成包括湖北农村商业联合银行组建在内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70%以上主体任务。
虽然近年来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占比明显下降,但改革化险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根据监管部门释放的信号,“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不搞“一刀切”,是未来监管部门针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提到的重要策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农村中小银行监管司司长李明肖撰文指出,在推进改革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金融需求特点、农村中小银行经营状况存在的显著差异,按照“一省一策、一行一策”原则推进改革,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之所以施行这样的改革方式,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单纯的合并并非万能钥匙,“内生的风险防控机制不建立好,合并之后问题还是会出现。”他同时指出,农村中小银行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减少,但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方向是减量提质,减少数量并非核心目标,要避免“1+1<1”。
董希淼建议,一方面,要完善农村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另一方面,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强股权管理,优化股东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补充资本。此外,还要建立健全风险承担机制,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
[台海网报料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