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龙”引反思,东莞“Deepseek”新能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2-12 10:08:27

最近,江苏媒体连续发文追问“南京为何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其实不止是江苏,随着DeepSeek的出现,全国多地掀起了反思。

东莞在反思的同时,直接用行动来回应,向Deepseek学习“Deepseek”(深度求索)新能力。

2月6日,东莞市吕成蹊长带领市政府班子成员出席新春首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瞄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赛道,力争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相关产业规模分别突破300亿元和3000亿元。

其中一大重磅信息是,东莞市将全力推进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开发建设,该新区也被写入《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本次发布会还透露,省政府还将出台支持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的专项政策和批复文件。

01

东莞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如何?

去年新春Sora席卷全球,在东莞新春第一会上,东莞有关负责人就提及Sora,于东莞而言,能否抓住又一次的科技变革,对未来发展尤为重要,现场要求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深度调研,寻找破局办法。

今年国内Deepseek引爆网络,东莞市政府首场发布会上,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东莞要向人工智能要动力。

发布会上透露,近年来东莞在招商引资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这一全球最热的产业风口上,东莞展现出了独特的竞争力。

除了百度、华为、OPPO、vivo等龙头企业外,东莞还成功吸引了一批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落户。这些企业涵盖了智能算力硬件、智能产品、大模型应用等多个细分领域,为东莞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具体来看,目前,东莞拥有人工智能企业超500家,人工智能产业及相关领域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初步构建起涵盖智能终端、工业模型、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较多门类的产业布局。从细分领域来看,智能消费和设备制造领域超800亿元,人工智能软件开发领域超350亿元,主要集中在终端产品应用领域。

在区域布局上,东莞已经形成了松山湖、滨海湾和水乡三大人工智能区域支点。

松山湖区域拥有华为等龙头企业、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创新型高校,锚定了全市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的目标;

滨海湾区域则汇聚了OPPO、vivo等智能终端产业链龙头企业,并设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基金,加码人工智能赛道;

水乡区域近期迎来了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的落户。这三大区域各具特色,但都以产业应用为导向,共同推动东莞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东莞本次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设立了多项奖励支持,通过产业沃土、产业生态滋养创新。

政策包括投入最高3亿元资金,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面向制造企业开展AI+示范应用场景模型开发;设立总规模不少于5000万元的算力券,按不超过智能算力实际服务额5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设立总规模不少于1500万元模型券,支持企业利用通过备案的大模型底座框架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推广,符合条件的按实际完成合同金额的5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投入部署边端智算节点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制造企业,按不超过投入额3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等等。

02

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如何建?

要追赶,必然需要花更大力气,下更狠的功夫。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到,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不同,策略自然也有不同。

东莞本轮政策一大亮点是“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的出炉,而且它也被写入《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

东莞这个“新区”将如何建设?

发布会上,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介绍,在空间布局上,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以面积1500亩“灵犀岛”为核心区,范围包括滨海湾新区全域,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廊、三区、五组团”,为创建人工智能+智能终端行业应用基地,培育世界级智能移动终端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产业方向上,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将瞄准“AI+智能终端”“AI+智能制造”两大主线,不断延伸拓展至千行百业。近期,重点锚定人工智能领域“4+2+X”特色发展方向,谋划布局多个人工智能领域未来产业。

在基础底座上,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将加强与广深等地优质智算资源的对接串联与统筹共用,扩大智能算力供给能力。坚持华为与英伟达、鸿蒙与安卓两套体系并行发展,建设模型算法超市,打造工业领域“模型即服务(MaaS)”模式。结合智能终端、智能制造发展要求,加快构建工业领域的行业级数据集和知识库,为企业提供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产业生态上,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将围绕创新企业梯队、技术创新突破、多元融合应用、产业专业人才、金融服务体系、生态服务体系、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到2027年基本建成人工智能领域的广东创新发展试验区,到2030年发展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全域应用先导区。

会上还透露,下一步,省政府还将出台支持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的专项政策和批复文件,由省工信厅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东莞市全力推进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开发建设。

当然东莞也释放出联手做大做强的态度,诚挚邀请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企业、领军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将提供最优质、最高效、最贴心的产业支持和公共服务,一起将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打造成为东莞经济新引擎。

其实从近年爆火的深圳粤海街道,到今年的“杭州六小龙”不仅是当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案例,更是城市久久为功的成果,通过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让创新自由成长,让“意外”成为“必然”。

我们期待东莞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找准自我优势,融入全球发展大局,跑出一条制造业城市成长的新赛道。

采写:南都记者梁锦弟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