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即将揭晓,李炳淑获特殊贡献奖

上观新闻 2025-02-12 14:42:26

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文学艺术院、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承办的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以下简称白玉兰戏剧奖)各奖项提名名单已经产生,提名奖获奖演员共40人,其中主角奖20人、配角奖10人、新人主角奖5人、新人配角奖5人。本届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授予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炳淑,奖掖其为中国戏剧艺术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2月27日晚,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将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现场揭晓各奖项名单。

作为上海著名文化品牌之一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设于1989年,至2024年已举办了32届。截止第32届白玉兰戏剧奖,“白玉兰”累计评审海内外戏剧作品1797台,吸引参评演员4405名,为867人次颁发了奖项,涉及剧种品类90余个,覆盖中国大陆地区29个省市自治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美、英、俄、日等7个国家和地区。36年来,白玉兰戏剧奖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发展成为当代中国戏剧界的重要奖项之一,推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戏剧人才,也见证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2024年,全国各地的广大戏剧工作者奉献了一大批高水准、高质量的精彩演出。本届白玉兰戏剧奖评委对所有参评对象进行了广泛、充分的评议并集体投票,产生了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本届参评团体与演员情况

第33届白玉兰戏剧奖共受理参评剧目88台,参评演员共计165位,剧目和演员数量均创白玉兰戏剧奖历史新高。其中,上海剧目27台,外省市剧目58台(含国家级剧团),国外剧目3台。这些剧目中,戏曲类剧目48台,涵盖京剧、昆剧、越剧、淮剧、豫剧、黄梅戏、粤剧、川剧等17个剧种;戏剧类剧目有25台,涵盖了话剧、儿童剧、肢体剧、木偶剧、滑稽戏;音舞类剧目有15台,涵盖了歌剧、音乐剧、舞剧、芭蕾舞剧。

本届165位参评演员中,参评主角奖的有68名,参评配角奖的有48名;参评新人主角奖的有24名,参评新人配角奖的有25名。

此次评审结果体现了评委会与组委会办公室高标准严要求的一贯作风,做到优中选优,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较好兼顾了上海和非上海地区之间的关系、各剧种之间的关系、地区与国际之间的关系,凸显了上海气派和上海胸怀。

本届参评剧目特色

本届白玉兰戏剧奖提名奖各奖项获奖演员人才济济,实力不凡,体现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戏剧艺术繁荣兴盛的丰硕成果。作为专注于戏剧表演艺术的白玉兰戏剧奖,本届参评剧目呈现出以下几点特色:

1、本届参评剧目地域分布广,涵盖了北京、上海、天津、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湖南、湖北、福建、四川、辽宁、宁夏、黑龙江、云南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中国台湾和美国、英国、荷兰。提名奖获奖演员中,上海申报的演员11人,非上海申报的28人,国外申报的1人。非上海申报的提名奖获奖演员,中央院团4人,北京3人,浙江6人,江苏3人,安徽3人,河南2人,其他1人的还有湖北、宁夏、广东、黑龙江、云南等,覆盖区域广泛,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年度戏剧艺术发展状况。

2、本届白玉兰戏剧奖参评剧目剧种丰富多样,涉及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淮剧、豫剧、黄梅戏、粤剧、川剧等17个戏曲剧种和话剧、音乐剧、歌剧、舞剧、儿童剧、肢体剧、滑稽戏7个戏剧艺术门类。本届获提名奖演员,按剧种分布,戏曲类演员27人,非戏曲类演员13人。戏曲类演员中,京剧5人,越剧4人,黄梅戏、婺剧各为3人,昆剧、豫剧、评剧各为2人,说明了国内主要剧种在表演上继续位列前端。

3、本届参评剧目,既有整理传承的传统戏,也有新编的历史剧与现代戏。传统剧目中,演员们守正创新,传承是俨然的,创新是严谨的;原创剧目中,演员们赋予剧目个人色彩,在虚与实、形与神、意与象、心与物之间构造辩证统一,使人物形象充满意蕴。尤其是一些获提名奖的青年演员绝招频出、技艺了得,且不炫技,将绝招控制在合理的区间,一切以表达情感以及性格为重,前途可期。

参评演员们通过演出弘扬了时代精神,展现了鲜明的剧种特色,呈现了多彩的戏剧样式,充分体现了广大戏剧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艺术创造伟力,彰显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

4、本届白玉兰戏剧奖参评演员,既有来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院团的,也有来自基层剧团和民营剧团的。获提名奖演员中,国有院团申报演员34人,民营机构申报演员6人,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21岁。获提名奖演员表演风格多样。有意味的留白,传神写意的呈现,以及独特的表演语汇,在提名奖获奖演员中频频呈现,表明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整体上提升了精神等级,为构建东方表演美学体系提供了若干案例。这也说明了上海戏剧“源头”“码头”效应日益显著,名人、名团、好戏向上海不断集聚。

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炳淑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

本届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授予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炳淑。

李炳淑,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炳淑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工青衣,受业于杨畹农、言慧珠等梅(兰芳)派名家,后拜魏莲芳为师,并得到张君秋、梅葆玖的指点。李炳淑宗法梅派,扎实地继承了梅兰芳的表演精髓,又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融合。她的表演端庄大方,淳朴细腻,充分发挥嗓音清亮甜润的特点,运腔婉转流利,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她演出的《凤还巢》《霸王别姬》《玉堂春》《宇宙锋》《太真外传》《廉锦枫》等一系列梅派经典剧目,完美呈现了梅兰芳创立的艺术风格。

李炳淑在扎实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和突破,她主演的《杨门女将》文武兼擅,广受观众的瞩目。她在现代京剧《龙江颂》和神话京剧《白蛇传》中分别饰演身份、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取得巨大成功,两出剧目拍摄成戏曲电影,她所塑造的江水英、白素贞成为家喻户晓的戏剧人物。她多次深入基层演出,赴海外弘扬京剧艺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颁奖晚会融合跨界、非遗、AI等多重元素

本届颁奖晚会的主题为“最是春好处·花开白玉兰”,定于2月27日晚在上海文化广场举办。颁奖活动分为室内红毯仪式与颁奖晚会两部分,在形式、节目、舞台美术方面做了许多新的表达。

红毯仪式将邀请长三角、大湾区、东北地区、中原地区、西部地区代表性剧种表演艺术家与本届评委会成员、所有提名奖获奖演员与特邀嘉宾出席。颁奖晚会由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著名导演郑大圣担任总导演,将融合跨界、非遗、AI等多重元素,在“本来”“外来”和“未来”三重维度中,衬托本年度获奖的优秀戏剧表演艺术家们。颁奖晚会以精彩的武戏表演作为开场,节目与颁奖环节相互穿插,以祝贺性、主题性和跨剧、跨域、跨界的原创节目为主,同时也注重推介历届白玉兰戏剧奖获奖者来参与表演。

深入基层、推进展演、扎根人民、推进交流

为鼓励文艺家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白玉兰戏剧奖自2015年开始每年组织当届获奖演员代表在颁奖活动后深入基层演出。第33届白玉兰戏剧奖颁奖晚会后,白玉兰戏剧奖将组织获奖演员赴浦东进行深入基层文艺志愿惠民演出,为市民及文艺爱好者送去精彩表演,进一步提升白玉兰戏剧奖的影响力、辐射面和社会效益。

为进一步推动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彰显优秀剧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白玉兰戏剧奖组委会自第31届起,推出了获奖演员剧目集中展演机制。2025年4月中旬将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宛平剧院等市区与郊区剧场举办“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剧目展演”,以本年度的“主角奖”“新人主角奖”获奖演员的参评剧目为主。每场展演剧目均配置30%的公益票,赠送给市劳模协会、市志愿者协会和广大的戏剧爱好者,还将特别邀请残障人士、自闭症儿童等特殊群体观摩欣赏剧目。

2025年6月中旬,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演员代表将受邀参与2025“濠江之春——澳门与内地艺术家大联欢”系列活动,在澳门舞台上进行精彩演出,走进澳门校园开展相关戏剧普及推广讲演,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内地与澳门艺术交流合作。

36年来,白玉兰戏剧奖这朵盛开于海纳百川之城的艺术之花,已经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之一,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2025年,白玉兰戏剧奖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和市委宣传部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的有力指导下,继往开来,踔厉奋发,持续为推动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优秀戏剧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促进国内外戏剧艺术的交流与传承,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推动中国戏剧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