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文学艺术院、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承办的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以下简称白玉兰戏剧奖)各奖项提名名单今日正式公布,提名奖获奖演员共40人,其中主角奖20人、配角奖10人、新人主角奖5人、新人配角奖5人。本届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授予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炳淑,奖掖其为中国戏剧艺术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2月27日晚,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将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现场揭晓各奖项名单。
参评剧目和演员,均创历史新高
据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白玉兰戏剧奖评委会副主任滕俊杰介绍,本届戏剧奖共受理参评剧目88台,参评演员共计165位,剧目和演员数量均创白玉兰戏剧奖历史新高。其中,上海剧目27台,外省市剧目58台(含国家级剧团),国外剧目3台。本届165位参评演员中,参评主角奖的有68名,参评配角奖的有48名;参评新人主角奖的有24名,参评新人配角奖的有25名。
从今天公布的本届白玉兰戏剧奖提名奖名单来看,除特殊贡献奖授予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炳淑外,获奖演员亦人才济济,实力不凡,体现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戏剧艺术繁荣兴盛的丰硕成果。作为专注于戏剧表演艺术的白玉兰戏剧奖,本届参评剧目呈现出以下几点特色:第一,本届参评剧目地域分布广,涵盖了北京、上海、天津、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湖南、湖北、福建、四川、辽宁、宁夏、黑龙江、云南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国台湾和美国、英国、荷兰。提名奖获奖演员中,上海申报的演员11人,非上海申报的28人,国外申报的1人。非上海申报的提名奖获奖演员,中央院团4人,北京3人,浙江6人,江苏3人,安徽3人,河南2人,其他1人的还有湖北、宁夏、广东、黑龙江、云南等,覆盖区域广泛,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年度戏剧艺术发展状况。第二,本届白玉兰戏剧奖参评剧目剧种丰富多样,涉及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淮剧、豫剧、黄梅戏、粤剧、川剧等17个戏曲剧种和话剧、音乐剧、歌剧、舞剧、儿童剧、肢体剧、滑稽戏7个戏剧艺术门类。本届获提名奖演员,按剧种分布,戏曲类演员27人,非戏曲类演员13人。戏曲类演员中,京剧5人,越剧4人,黄梅戏、婺剧各为3人,昆剧、豫剧、评剧各为2人,说明了国内主要剧种在表演上继续位列前端。第三,本届参评剧目,既有整理传承的传统戏,也有新编的历史剧与现代戏。传统剧目中,演员们守正创新,传承是俨然的,创新是严谨的;原创剧目中,演员们赋予剧目个人色彩,在虚与实、形与神、意与象、心与物之间构造辩证统一,使人物形象充满意蕴。尤其是一些获提名奖的青年演员绝招频出、技艺了得,且不炫技,将绝招控制在合理的区间,一切以表达情感以及性格为重,前途可期。第四,本届白玉兰戏剧奖参评演员,既有来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院团的,也有来自基层剧团和民营剧团的。获提名奖演员中,国有院团申报演员34人,民营机构申报演员6人,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21岁。获提名奖演员表演风格多样。有意味的留白,传神写意的呈现,以及独特的表演语汇,在提名奖获奖演员中频频呈现,表明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整体上提升了精神等级,为构建东方表演美学体系提供了若干案例。“这也说明了上海戏剧‘源头’‘码头’效应日益显著,名人、名团、好戏向上海不断集聚。”
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推进展演
本届颁奖晚会的主题为“最是春好处·花开白玉兰”,定于2月27日晚在上海文化广场举办。据上海市电影家协会主席、颁奖晚会总导演郑大圣介绍,颁奖活动届时将分为室内红毯仪式与颁奖晚会两部分,在形式、节目、舞台美术方面将做出许多创新的表达,“将融合跨界、非遗、AI等多重元素,在‘本来’‘外来’和‘未来’三重维度中,衬托本年度获奖的优秀戏剧表演艺术家们。”虽然郑大圣还未透露晚会节目单,但据悉晚会将以精彩的武戏表演作为开场,节目与颁奖环节相互穿插,尤其注重推介历届白玉兰戏剧奖获奖者来参与表演。
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白玉兰戏剧奖评委会副主任谷好好表示,为鼓励文艺家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白玉兰戏剧奖自2015年开始每年组织当届获奖演员代表在颁奖活动后深入基层演出,第33届白玉兰戏剧奖颁奖晚会后,白玉兰戏剧奖将组织获奖演员赴浦东进行深入基层文艺志愿惠民演出,为市民及文艺爱好者送去精彩表演,进一步提升白玉兰戏剧奖的影响力、辐射面和社会效益。“4月中旬将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宛平剧院等市区与郊区剧场举办‘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剧目展演’,以本年度的‘主角奖’‘新人主角奖’获奖演员的参评剧目为主。每场展演剧目均配置30%的公益票,赠送给市劳模协会、市志愿者协会和广大的戏剧爱好者,还将特别邀请残障人士、自闭症儿童等特殊群体观摩欣赏剧目。”另外,6月中旬,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演员代表将受邀参与2025“濠江之春——澳门与内地艺术家大联欢”系列活动,在澳门舞台上进行精彩演出,走进澳门校园开展相关戏剧普及推广讲演,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内地与澳门艺术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