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峰来宁”热,南京旅游谋“长红”

新华报业网 2025-02-12 15:33:01

春节假期结束,我市文旅市场依旧“热辣滚烫”,今年元宵节恰逢工作日,但依旧抵挡不了外地游客专门来宁看灯赏景逛展的“错峰来宁热”。我市各景点推出多场文旅活动,相关政府部门推出多项促消费举措,把握文旅消费节点性机遇,开启“开门红”到“长红”的进阶之路。

错峰游宁邂逅“松弛感”

2月11日傍晚,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畔的灯笼一盏接一盏亮起,蜿蜒的河道被映照得流光溢彩。来自杭州的“90后”游客张琳举着手机拍下河岸灯影,转头对记者笑道:“今年元宵节正好是工作日,我和同事调休两天,专门错开春节高峰期来南京。你看,现在不用排队,能慢慢逛吃!”与她同行的陈先生指着不远处的老门东街区方向补充说:“现在街区的人流量相较于春节假期少了许多,她拍汉服写真也能找到好角度了。”

春节假期结束后,南京旅游市场并未降温。工作日里的元宵节,反而掀起一波“错峰游”小高潮。据夫子庙景区工作人员透露,人流“瘦身”后,游客的游览体验感显著提升——非遗花灯摊位前排队不到20分钟,网红汤包店翻台速度加快。苏州游客周女士一家在中华门城堡的城墙前驻足拍照,她算了一笔账:“春节期间不少酒店直接飙到2000多元一晚,现在800元就能住上,省下的钱够吃3顿金陵菜。”

入夜后,流光溢彩的蛇形灯组盘踞在明城墙头,与河面倒影交织成一幅美妙的景观,而南京的“文旅菜单”远不止灯会。今年元宵节期间,南京各大景区和文化场所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老门东的元宵灯彩展、金陵小镇的古风市集等,让市民游客在赏灯之余还能品味地道的南京小吃,体验传统手工艺,共度一个温馨、热闹的元宵佳节。

“以前来南京只知道中山陵和鸭血粉丝汤,这次跟着网上的‘CityWalk地图’走了不少新地方,还在小西湖街区喝了盖碗咖啡。”“95后”游客周燕秋翻着手机相册,展示自己拍摄的金陵美景。错峰游的松弛感,也让“深度文化游”成为可能。在江宁织造博物馆,来自北京的退休教师赵女士对展览看得入神,“春节团队客多,讲解员顾不上散客,今天工作人员很细致地教我怎么分辨‘寸锦寸金’的工艺,值回票价!”

记者发现,在“人从众”的焦虑消退后,一幅更具质感的金陵春景图正徐徐展开:老城南巷子里飘着桂花糖芋苗的甜香,熙南里街区的非遗表演赢得阵阵喝彩,高淳游子山顶的晒霉市集上,老人们把棉被铺在阳光下,用最质朴的方式祈愿新春顺遂。

避开人潮更有性价比

在不少南京人选择春节假期后出门旅游的同时,众多外地游客也同步来宁。湖南小伙小杨选择11日来宁看灯会,当天中午,他和同伴找到了一家不排队的南京大牌档,两人点了烤鸭、烧卖、酒酿丸子、地锅鸡加酥烧饼,一顿饭花了不到100元,直呼“好吃又便宜”。

错开春节假期的高峰,来宁旅游的外地人纷纷表示“不是过年来不起,而是假期结束再来更有性价比”。记者在采访中收集到的外地游客感言很多,包括“错峰出行,体验更佳”“避开人潮,出游轻松”“春节假期是旅游高峰期,节后可以享受更舒适的游览环境”“价格更实惠,机票酒店等价格回落,旅游成本降低”等。

杭州姑娘“佛系少女”是一个资深的汉服爱好者,10日上午她乘坐8点多的高铁奔赴南京后,果然享受到了“意境悠远”的汉服定妆照体验,在夫子庙桃叶渡的秦淮河转弯处,一个人“独享”了这处最佳古装拍照地近半个小时。“我在网上查攻略时,发现这处拍照打卡点虽然位置绝佳,但假期中都要排长队,没想到节后来此拍照可以‘独享’。”她说。

主城的网红打卡点外地游客多,郊区的“田园风情”一样迎来了众多游客。高淳居民付长春节后上班首日,就迎来了十多个常州的老同学,这帮大多已退休的同学,目的地是坐落在高淳慢城的开元度假酒店。酒店王经理介绍,每人每天包吃住只需100多元,这群常州客人每年都要来好几次,春节假期酒店只有住宿没有餐饮,所以他们假期一结束就赶来了。

“开门红”如何变“长红”?

去年以来,南京可谓“每逢节日必出圈”。这个春节假期,南京也稳稳接住“泼天流量”,凭借山水城林的“高颜值”、“古董铺子”的厚家底、层出不穷的迎客妙招、热情大方的待客方式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春节假期为南京文旅市场带来“开门红”,文旅市场表现火热,交出亮眼成绩单。爆火之后,该如何将这份热度延续下去?把文旅热的“开门红”变成“长久红”,还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近年来,南京持续探索文旅发展“长红”模式。栖霞区文旅局旅游发展科科长邢鹏告诉记者,各区应该用新场景、新体验、新活动打造市民游客满意的“长红地”。栖霞区将在今年组织文艺院团、非遗工坊等开展惠民演出和非遗展演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活动,构建集展览、展示、展演、展销等于一体的互动式文旅消费新场景,全年计划开展演出活动20场。“用辖区文旅资源与游客搭建一系列新的连接方式,丰富游客体验感,不断‘推陈出新’,讲好‘新故事’,保持游客对南京的‘新鲜感’就是‘长红’的密码之一。”他说。

“文旅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苦练‘内功’,做优做好服务保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持久‘长红’。”某在线旅游平台华东业务负责人徐晶晶表示,发展文旅产业需要多方面联合起来,建议各地要在交通、住宿、人文关怀、监管等方面持续提升,将游客关注的点作为强化服务的点,不断加强对文旅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从业者、从业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杜绝宰客、强制消费等乱象,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环境和体验。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