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年,辽国萧太后率领20万大军进攻北宋,直逼宋朝都城开封对面的澶州。宋真宗震惊之余,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王钦若等大臣建议迁都避难,但宰相寇准愤怒地反对,强烈要求以斩首回应迁都之议。这一事件反映了辽国作为北宋长期的心腹大患,宋朝始终企图从辽国手中夺回燕云失地,以实现国家统一。
自宋朝建立以来,辽国便成为宋朝的一大威胁。宋太祖最初曾试图通过巨额赔款买回失地,但遭到辽国拒绝。随后,他计划通过军事手段收复失地,却未能实现目标便去世。976年,宋太祖逝世,宋太宗继位,面对南方基本统一后的局势,他于979年亲自率领10万大军北伐,开启了长达25年的宋辽战争。初期,宋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胜利,但在岐沟关一战后,局势急转直下,宋朝逐渐从进攻转向防守。
然而,宋朝的内政困境使得防守变得更加困难。为了防止辽军侵入,宋朝在边境地带开挖河道、栽种树木,试图利用自然地理条件进行抵抗。尽管如此,辽军依然屡次侵犯宋国边界,局势愈加严峻。
997年,宋太宗因箭伤复发去世,宋真宗继位。相比前两任皇帝,宋真宗更倾向于与辽国和解,追求和平。然而,辽国在萧太后摄政下愈加强盛。1004年秋,辽国发起猛烈进攻,萧太后亲率20万大军自幽州南下,进攻宋国。这一战役成为辽宋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
辽军首先派遣游骑前往祁州和深州侦察敌情,随后萧挞凛率军南下,尽管多次被宋军阻拦,最终还是成功攻占祁州。辽军随即进攻德清,并直逼澶州。澶州被三面包围,但由于李继隆带领守军英勇抵抗,辽军始终未能攻破城门。此时,宋朝朝廷内外一片恐慌,宋真宗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辽国军队战斗力强悍,且宋辽两国的界河悬隔,天气寒冷,局势愈发紧张。面对辽军的强大攻势,宋朝的未来究竟如何,成了悬而未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