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贵州福泉:5人“攥指成拳”驻站坚守35年

中国新闻网 2025-02-12 16:21:53

中新网贵州新闻2月12日电(张伟许璇龙星丞)沪昆铁路湘黔段有一个重要物流节点——福泉站,其位于“亚洲磷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不仅是黔南州乃至贵州省铁路物流的枢纽站,还在中国物流网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这个集装箱货物装卸能力达250万吨/年的二等铁路车站,有这样一个警务区——贵定北站派出所福泉警务区,驻站民警见证了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亲历了警务工作的巨大飞跃,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换来车站和辖区线路平安。

贵定北站派出所福泉警务区前身为贵阳铁路公安处马场坪车站派出所,20世纪90年代更名为福泉车站派出所,在2021年的改革中撤并为警务区后,驻站民警由18人调整为5人,但肩负3个车站、2个货场、2个编组站、5个铁路单位车间、近70公里铁路线的安全保卫任务没有变。留在警务区的涂勇、杨红光、刘义、余树华、罗再华,现年都是56岁,从入警之初起,不期而遇的美好就把他们紧紧“绑”在一起,一绑就是35年。

1989至1990年,他们五人先后从部队退伍转业入警就在福泉站工作。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从“毛头小子”到年过半百,有的从民警走上领导岗位,有的从领导岗位“退二线”为民警,“五人组”始终战斗在一起,从未分开。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的人、财、物大流动,各类治安问题随之涌现,也给铁路治安带来重大冲击,威胁运输安全。“铁路修到哪,保卫工作跟到哪;火车开到哪,公安战斗就在哪!”他们积极投身“清仓”“捕鼠”“清网”等行动,蹲窝棚、守桥隧,起早贪黑、风餐露宿,全面压控铁路货车破封盗窃案件的发生,全力缉捕在逃违法犯罪嫌疑人。

那时,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还很落后,他们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斑驳的办公桌前,办理案件做笔录靠手写,各类档案资料靠人工整理,冬天点着木炭和蜂窝煤取暖,夏天在吊扇下汗流浃背。办公条件虽然艰苦,大家却热情似火、激情不减,重拳出击、连破大案,云开雾散后的辖区一片清朗。

随着时代的发展,警务工作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学电脑、学打字,学习使用互联网络、执法记录仪和各类警务软件,样样不落人后,就怕自己“被时代淘汰”。

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他们也认真转变执法理念:“以前我们侧重于打击违法犯罪,现在更注重在服务群众上。”“五人组”中,不论是谁带队伍,都认真组织缉毒、抓网逃,打拐、破倒票,走村入寨,进校入厂,反复开展法治安全宣传,全面压控铁路路外伤亡事故发生,切实维护出行旅客和沿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持续开展“蓝盾”“利剑”“铁鹰”和打击“盗抢骗”等专项行动中,他们始终坚持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严格规范,不仅要把案件办牢、把纠纷处理好,还要案结事了,让当事人信服和满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中国高铁“串珠成线、连线成网”的飞速发展,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也日新月异。是去工作条件和办公环境更现代、整洁、舒适的高铁站工作,还是继续坚守在已经老旧的普铁火车站?成了2025年春节过后摆在“五人组”面前的选择。

派出所领导考虑,福泉警务区情况特殊,这里春运期间的客流量虽与日常一样,很难出现人潮汹涌的情况,但辖区各类货物吞吐量持续走高带来的安保压力才是真正考验。其中,每天有一大批磷矿类化肥通过几条专用支线运输到福泉火车站,再通过铁路销售运往四川、云南、广西、湖北、青海、山东等全国10余省区保障农耕生产,而警务区警力编制少,要同时确保辖区的治安稳定、客运有序、线路畅通和货物运输、消防安全,工作压力不容小觑。

“就在这里,一起干到退休!”五个人异口同声,“长久以来和各方面打交道,这里所有工区、厂矿、街道、村寨、学校都记在心里,没有谁比我们对辖区治安状况更熟悉。”这一次,他们又婉言谢绝了组织的照顾,要求继续坚守。

这份坚守中,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故事,每一根白发中都诉说忠诚。

涂勇,在2001至2007年就担任了派出所所长,是队伍中的“老领导”。2019年7月,他被确诊身患白血病。当拿到医院的检查结果时,无异于晴天霹雳。巨额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和后期治疗费用,对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在经济和心理上都带来巨大打击。当大家担心原来那个高大魁梧、坦诚率真的所长会就此“垮”了时,他在组织和家人的精心帮助和照顾下,凭借顽强毅力挺过来,重新站起来,回到工作岗位。现在,他担任警务区的“内勤”,每天上班都比别人早,干活都比别人快,对各项基础工作数据了然于心。

罗再华,是5人中年龄偏小的一个,但他不服气,经常反驳“不就比你们晚生一两个月吗”。2024年,身患多年糖尿病的他因突发脑梗动完手术,大家逗趣他得的都是“富贵病”,他却心态最好,笑答“年轻时候管不住嘴,老来管不住脑”。现在,老罗担任警务区的“警长”,整天风风火火笑哈哈,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犯罪分子和违法人员忘记他。

刘义,外貌敦厚,待人温和,特别有亲和力,曾经担任派出所副所长。2024年,他刚动完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为了养好身体、重返岗位,这个多年的“老烟枪”果断戒了烟。由于对辖区情况最熟,群众基础最好,站区协调关系最好,他主动要求到一线执勤岗位,每天戴着单警装备在进、出站口维护秩序,在“唠家常”中认真向旅客做好安全提示,是大家公认的警务区“指导员”。

余树华、杨红光,伴随年龄的增长,都已成了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的代表,但他们在工作中,却是话不多、干活最不含糊的两个。激情岁月里,他们意气风发,一起扛过枪、一起“跳”过车、一起抓过人、一起破过案。年过五旬,他们老骥伏枥,工作“指哪打哪”,在青年民警眼中是“做人直溜、做事顺溜、讲话正溜、干活麻溜”的榜样。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小小的警务区里,“五人组”用歌声唱出了一份温暖相伴,自豪着一种手足情深。3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对他们却是奉献青春和热血的一生坚守。(完)

0 阅读:3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梳理天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