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对山水林田湖系统的生态修复,近日,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
白鹤通体呈现白色,胸和前额为鲜红色,嘴和脚为暗红色,它们在中国主要为冬候鸟和旅鸟,常栖息于浅水沼泽和浅水湿地,于11月初至11月中旬,飞临我国南方越冬,次年3月末至4月初离开我国越冬地。白鹤有着“鸟类活化石”之称,全球种群数量不到4000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的极危(CR)物种,同时也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鹤现身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天目湖的生态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一所融保护恢复、科研宣教合理利用为一身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规划面积约11.54平方千米,湿地率约61.2%。湿地公园在水源保护、退渔(塘)还湖(湿)的基础上强化水源净化及水质恢复,开展栖息地修复,具有湖泊、河流、沼泽、浅滩、岛屿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飞临越冬的白鹤等珍稀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2024年2月2日,第28个“世界湿地日”,天目湖山水林田湖系统生态修复案例成功入选江苏省首届“10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这也是对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生态创新管理的充分肯定。
此外,立足天目湖以湿地公园为主要基地的天目湖自然学校结合周院、桂林村、白茶基地等场地打造系列自然教育研学课程。近年来,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多次主题自然教育活动、主题夏令营、自然教育周、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等活动,让市民、游客进一步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培养湿地保护、水源地保护的意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毕俊星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