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上海闵行发生一家三口因孩子成绩未达母亲要求而相继跳楼的惨剧,虽事件真实性待考,但类似因孩子学业问题引发的悲剧近年屡见不鲜。2024 年四川资中 14 岁男孩、同年河南 14 岁女孩、2021 年广东初三男生,均因成绩不理想与家长冲突,或跳楼或险酿悲剧。
众多家长将此类事件归咎于孩子脆弱,却忽视自身过错。许多父母把孩子当员工,以过高标准要求,忽视孩子心智未成熟,不考虑其资质与意愿,过度 “鸡娃”。为孩子报大量培训班,进行打骂教育,相互攀比,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研究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流行率达 22.2%,与学习压力、父母期望过高紧密相关。
“鸡娃” 不仅效果有限,还害处多多。心理学实验表明,先天基因对孩子发展影响重大,过度训练未必能带来显著优势。同时,“鸡娃” 导致孩子睡眠不足,影响身高与记忆力;妨害自主性培养,使孩子缺乏内在学习动力;摧毁孩子 “自我价值感”,可能致其人生受挫。
尽管理解家长因社会阶层差异而产生的焦虑,担忧孩子在竞争中落败,但 “鸡娃” 实不可取。在阶层固化趋势下,家长不如 “鸡自己”,努力提升自我、创造财富,为孩子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如王健林、任正非等商界大佬,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空间。是时候反思 “鸡娃” 教育,寻找更适宜的亲子相处与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