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经济面临逆风,但该公司仍能表现良好。”
作者|JayCapital
编译|华尔街大事件
百胜中国(NYSE:YUMC)2024年第四季度的业绩表明,尽管美国经济面临逆风,但该公司仍能表现良好。该公司继续按预期扩大门店覆盖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已成功优化成本,以提高利润率并改善客流量趋势,这表明其价值战略正在发挥作用。
百胜中国报告称,2024年第四季度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4.5%,略低于2024年第三季度的5.3%。虽然乍一看这似乎是负面的,但请记住,2023年第四季度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19.2%,2023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4%。以两年叠加为基础,2024年第四季度的增长速度大幅加快,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同比增长12.7%上升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23.7%。重要的是,同店销售额增长[SSSG]显示出连续改善。肯德基的SSSG同比下降1%,高于2024年第三季度的-2%,而必胜客的SSSG同比下降2%,也高于2024年第三季度的-6%。在这一改进中,最主要的亮点是客流量持续增长,肯德基增长了3%,必胜客增长了9%,这表明百胜的价值战略非常有效,足以抵消客单价较低带来的负面影响。
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百胜餐饮集团实现了稳健的利润率。2024年第四季度,尽管环境相当疲软,但餐厅利润率同比增长15个基点至12.3%。这不仅是因为百胜餐饮集团的价值战略取得了成功,还因为其采取了多项成本节约措施。成果显而易见。劳动力成本同比改善了70个基点,销售成本同比下降了50个基点,入住费用同比下降了30个基点。从利润同比增长的角度来看,在消费者支出不佳的环境下,餐厅层面的利润同比增长了18%。
因此,本季度对于百胜中国来说是一个真正非凡的季度。即使面临短期定价压力,百胜中国仍表现出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推动利润率增长,同时仍然优先考虑流量增长。简而言之,本季度展示了管理层的执行能力,相信但经济复苏时,百胜中国可以实现更好的增长。
展望未来,百胜中国股票故事可以归结为几个关键问题:(1)百胜中国能否继续增加门店数量;(2)新门店模式能否保持成功;(3)百胜中国能从其数字战略中获益多少。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层能否执行,我认为最近几个季度的业绩已经证明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很强。
对于第(1)点,门店扩张的势头依然强劲,因为百胜中国继续按预期扩大门店数量。2024年第四季度,百胜中国净开设门店534家(2024财年:1,751家),门店总数达到16,395家。这与管理层每年开设1,600至1,800家门店的指导目标相符,也意味着百胜中国有望实现2026财年开设20,000家门店的目标。只要百胜中国继续保持这种执行力,实现20,000家门店的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新店模式的持续成功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KCOFFEE是百胜集团旗下肯德基的咖啡部门,其表现远超预期。它开到600家门店不会有问题,但它的表现甚至更好,到2024年底将达到700家门店。作为参考,2023年只有约50家门店,因此开店速度惊人。KCOFFEE的管理计划是到2025年底将门店数量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00多家。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但是,请记住,KCOFFEE门店是在其肯德基部门旁边开设的,截至24财年,百胜集团拥有约10,000家肯德基门店(因此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与此同时,必胜客WOW模式(迎合大众市场消费者)已超过200家门店,而且重要的是,它在推动增量流量方面表现出强劲势头。
最后,对于第(3)点,百胜中国也做得很好,这应该会逐渐成为收入增长和客户参与度的根本驱动力。作为数字参考,在2024年第四季度,外卖销售额同比增长14%,目前约占肯德基销售额的42%(同比增长400个基点),占必胜客销售额的42%(同比增长200个基点)。我认为,外卖销售额的不断增长标志着消费者行为的结构性转变(更多以外卖/便利为基础),而百胜中国完全有能力抓住这一转变。另一个表明百胜中国数字化战略正在奏效的数据点也可以从其忠诚度计划的稳健采用趋势中看出,肯德基和必胜客的忠诚度会员总数在2024年第四季度超过5.25亿,高于2024年第三季度的5.1亿,其中会员占肯德基销售额的66%和必胜客销售额的58%。
百胜中国是一只被低估的股票,在某个时候会经历一次重大的估值重新评级。很明显,百胜中国是一个可靠的执行者,可以随着管理层的指导(特别是门店数量)而增长。百胜中国不值得在其历史交易区间的低端交易——现在为18倍,即-1标准差。百胜中国至少应该更接近其历史平均水平25倍的预期市盈率。
投资者可能不会在短期内买入该股,因为许多人仍对更广泛的环境感到担忧,尤其是潜在的贸易战可能引发消费者支出进一步回落。然而,鉴于迄今为止的稳健表现和相对便宜的估值,这种情况继续为长期投资者提供非常有吸引力的多头切入点。
百胜中国继续执行其门店扩张计划,通过新门店模式取得成功,并加强其数字战略,同时提高成本效率。尽管经济担忧仍然存在,但一旦更广泛的消费环境稳定下来,该公司仍然非常有能力实现更强劲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