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这股热浪,终究还是席卷到了机圈。
在运营商方面,移动、联通、电信三巨头不约而同地在2月5日宣布自家的云服务支持DeepSeek大模型。
在应用层面,短短数天里,众多App相继接入DeepSeek,如支付宝百宝箱、百度文小言、QQ音乐、钉钉等。
而在最核心的手机领域,目前已有7家厂商官宣牵手DeepSeek,展现出争先恐后的态势。
只是,面对手机厂商拥抱DeepSeek的行为,一些网友表示不解:DeepSeek在手机上咋用?厂商们的自研AI何去何从?
对此,IT之家小编深入研究了一番,接下来就向各位说明一下其中门道。
一、华为领衔多家紧跟
从时间线来看,最先接入DeepSeek的手机厂商是华为,并且来了波三重奏。
首先是在2月5日,华为原生鸿蒙版的小艺助手App率先接入DeepSeek,智能体广场上线DeepSeek-R1的Beta版。
接着是在2月9日,小艺助手获得了新版本升级,将DeepSeek-R1智能体升级至正式版的同时,支持联网搜索功能。
最后是在近期,小艺智能助手网页端完成上线,IT之家实测目前网页版支持DeepSeek-R1深度思考。
伴随着华为先发制人,其他厂商也不甘示弱,纷纷围绕DeepSeek行动起来。
例如荣耀,作为安卓阵营中最先行动的厂商,于2月8日宣布上线DeepSeek模型。
据荣耀旗舰手机产品经理李坤透露,YOYO助理接入的是满血版DeepSeek-R1模型。
而在荣耀官宣的同日,还有两家厂商接入DeepSeek的消息稍晚来袭。
一家是OPPO,Find系列产品负责人周意保透露,FindN5已经正式接入DeepSeek-R1。
以及ColorOS设计总监陈希宣布,2月底,ColorOS将全面接入DeepSeek,且小布助手将是首个和DeepSeek深度融合的系统智能助理。
另一家是魅族,星纪魅族宣布,FlymeAIOS团队确认已完成DeepSeek-R1大模型接入。
仅隔3天,即2月11日,魅族21系列等7款机型获推Aicy语音助手11.3.19版本升级,更新后即可使用DeepSeek-R1。
至于剩下两家接入DeepSeek的厂商,均来自中兴系,分别是努比亚和红魔。
2月10日,努比亚总裁倪飞率先发文,称会将DeepSeek的体验做到一步到位,深度内嵌至系统中。
紧接着,红魔官宣即将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海报显示红魔臻金传奇、红魔10PRO系列率先体验。
巧合的是,在小编撰写文章的过程中,OriginOS官宣vivo将深度融合满血版DeepSeek,宣称“蓝心大模型与DeepSeek双擎驱动”。
官方表示,完成融合后,OriginOS预装应用蓝心小V将支持深度思考(R1)能力,可提供图片生成、AI文本创作、AI问答等功能。
如此算下来,从2月5日到12日,一周的时间,有7家手机厂商针对DeepSeek展开了接入竞赛。
此情此景,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
而到目前为止,头部手机厂商中,只有小米一家尚未接入DeepSeek。
二、效果如何?如何实现?
随着多家手机厂商接入DeepSeek,想必一些用户会有一个疑问——和原版比效果如何?
对此,IT之家小编试了一下,发现接入后的DeepSeek,使用效果和原版几乎一致,聊天、查询、创作、推理等功能都不在话下。
在稳定性方面,随着工程师不断扩容,体验不逊色于原版,出现“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的情况要少。
而且由于在接入后,可以直接在语音助手中调用DeepSeek,因此就无需下载单独的App了,能节省些许存储空间。
关于各家接入DeepSeek所采取的方式,想必也会勾起部分朋友兴趣。
根据官方的介绍,多数采取的都是“智能体”的形式:
华为接入的DeepSeek位于小艺助手App的智能体广场中;
荣耀在唤醒YOYO后从底部往上拉进入“智能体”板块,即可看到DeepSeek入口;
魅族的用户打开Aicy语音助手后可在智能体商店中找到并使用DeepSeek。
至于OPPO和红魔,官方尚未提及采用的方式,但努比亚与众不同。
倪飞明确表示,与其他厂商采用“智能体方案”接入DeepSeek不同,努比亚选择将DeepSeek深度内嵌至系统中,并且是6710亿参数量的全尺寸嵌入。
三、自研AI何去何从
外有苹果AppleIntelligence、三星GalaxyAI、谷歌GeminiAI,内有各式各样被AI赋能的助手......
过去不久的2024年,被称之为“AI手机元年”,在这一年,几乎所有厂商都大打AI牌,“AIEverything”的趋势愈发明显。
就拿国产手机来说,各家的AI小编基本都用了个遍,感觉效果都还不错,文能查询、创作,武能绘画、修图。
只是在去年,大家伙都还在强调自家的AI有多强大,反观在今年,随着DeepSeek横空出世,各家又争先接入。
这种转变,难免会让人好奇各家的自研AI会何去何从。
实际上,尽管厂商们都在接入DeepSeek,且在功能方面,DeepSeek会和自研AI有所冲突,但自研AI不仅不会被放弃,还会继续发光发热。
这是因为,DeepSeek虽强大,但其存在局限性——只支持文本。像绘画这种事,它就做不了,充其量就是给建议或推荐软件。
但是,手机厂商自研的AI就不一样了,大多都支持多模态,不局限于文本。
因此,倘若用户有绘画等其他需求,还是要借助厂商自研AI的能量。
四、总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接入DeepSeek已经成为风潮,倘若小米在日后跟进,那就意味着机圈全员接入。
考虑到各家接入的都是R1大模型,其强大的能力有目共睹,别看只是纯粹的“语言大模型”,但用户足以能从中获益,更何况它还在不断发展中。
值得一提的是,有IT之家的读者提到:希望各家拿DeepSeek来强化自家的模型,而不是简单地在自己的服务器上部署一个,搞个智能体出来。
对此,只能说,深有同感。
DeepSeek能否为AI手机开启新篇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