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张聪
“武汉人其实都会唱那首《汉阳门花园》,我们把它改成了一个专门为元宵设计的版本,在元宵佳节甚至把藕汤唱进了歌里,把对家乡味道的诠释,通过很温暖、很清新的调子,表现出来。”
12日下午,2025年央视春晚、央视元宵晚会总导演于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选择让武汉分会场通过《汉阳门花园》这首歌亮相元宵晚会的舞台,是导演组深思熟虑的。
“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过路的看风景,住家的卖清茶”……
这熟悉的曲调,曾经在豆瓣被网友评论为“听一次哭一次”“没离过家的人也听出了乡愁”,甚至还在五年前成为全网武汉人的精神支柱——而现在,央视元宵晚会里的《汉阳门花园》,有乡愁,有温情,有暖意,还在《洪湖水,浪打浪》的结尾改编里多了更宏大、更圆满的精神力量。
“五年后再听《汉阳门花园》,感觉完全不同了,还是想家,但是是幸福地想念!”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在北京工作的影视从业者大米直言,以前听这首歌会哭,这次听完元宵版本,“很感动,很暖心!”
曾经:
记录作者“人生最幸福的时光”
也是听众“与武汉有关的乡愁”
的确,在武汉,真的人人会唱《汉阳门花园》。
2020年3月,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汉阳门花园》词曲作者、毕业于武汉一中的音乐人冯翔曾回忆这首歌的创作缘起——他曾经是一名精神科医生,辞职成为“北漂”后当过音乐网站内容总监,策划过音乐剧、参加过音乐节。
2014年,一年在北京搬家两次的冯翔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武汉。年底,他用一个小时就写出了那首后来被视为武汉乡愁象征的《汉阳门花园》。
汉阳门是冯翔长大的地方,也是他童年最幸福的回忆,在一次采访里他曾提到,“对于幼年的我来说,那里就是一个巨型游乐场,也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回到武汉那年,冯翔发现汉阳门前的民主路虽然几经变化,但那些老邻居、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那些“小花园”旁的招呼与笑容都没有变。
“很多人是离开了家乡才开始思念家乡的一切,而我是离开了武汉九年再回去,才对武汉忽然有了一种‘回家了’的感觉。不用再奔波,不用再为异乡生活中的琐事烦心,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写歌、创作,把生活都记录下来。”
爆火:
5年前武汉人的“精神支柱”
近万人曾以语音弹幕合唱
就这样,《汉阳门花园》慢慢走红,熟悉的武汉话、朗朗上口的音乐,隐藏在歌词里的乡愁,都是武汉人爱它的原因。
2020年,《汉阳门花园》全网爆火。在网上,有近万人以语音弹幕的合唱方式与冯翔共唱这首歌,有无法回到武汉的海外留学生说这首歌“听一次哭一次,愿家乡一切平安”,小时候经常坐过江轮渡去汉口的大米在当时就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留在北京的自己,是靠着这首歌慢慢释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的……
跟赵雷的《成都》一样,冯翔的《汉阳门花园》在那个阶段,给武汉人带来了许多情感上的共鸣和对家乡的感念。
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与他合唱着“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还有人用语音弹幕留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武汉民谣和语音弹幕的奇妙化学反应,也给了冯翔本人许多鼓舞。
改编:
创意源自韩红对武汉的情
乡愁之外,更显宏大的武汉气质
2023年,有关《汉阳门花园》的一条热搜再次引发了关注,韩红“咏生”演唱会武汉站现场,曾在2020年的武汉整整待了57天的韩红邀请冯翔上台共唱《汉阳门花园》,她说,当时也是这首歌“一直陪伴着我”,“所以今天我必须唱给大家听。”
正是那一次,韩红在《汉阳门花园》的结尾加上了“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的湖北民歌,《汉阳门花园》也终于在乡愁之外,有了更宏大的武汉气质。
从医生到音乐人的身份转变,对冯翔来说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医生是在疗愈病痛,而音乐可以疗愈人心。
当这首十年前的作品在久经传唱后最终成为央视元宵晚会上代表“武汉气质”的作品,冯翔回应极目新闻记者说:“很开心。”
(图片为央视元宵晚会直播画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