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张斌
游客满怀期待前往,却发现所谓的“雪景”竟是棉花和肥皂水制造的假象。今年春节期间,位于成都市邛崃市南宝山旅游区的“成都雪村”因“没雪”引发争议。
这一事件不仅让游客大失所望,也引发公众对景区宣传的质疑。2月12日下午,记者联系到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对上述事件进行进一步追踪。
事件回放:
雪是人造棉花做的景区涉嫌虚假宣传
“成都雪村”是邛崃市南宝山旅游区为吸引游客打造的冬季网红打卡点,宣传中主打“雪中美景”。
据此前报道,游客周先生于大年初三与家人前往“成都雪村”,却发现“雪是用人造棉花做的,树上的雪也是假的,之前在网上看到的图片现场都没有看到”。同样,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成都雪村”这波“骚操作”。
社交平台上网友对“雪村没雪”的“吐槽”。
“不得已而为之。”景区负责人解释称,2025年春节天气暖和,自然降雪未能如期而至,景区为营造“雪”的氛围,采购了大量雪棉铺装,并用肥皂水模拟降雪效果。
然而,这种“人造雪”与宣传图中的真实雪景相差甚远,引发游客不满:“门票是真的,雪是假的!”
面对舆论压力,邛崃市南宝山旅游区于2月8日公开发布致歉信,承认因天气原因无法呈现真实雪景,并解释称使用棉花是为了“营造氛围”。同时,接到游客反映“成都雪村”没有雪投诉后,邛崃市文广体旅局、邛崃市大同镇政府现场调查后,认定情况属实,责令业主方对雪村项目假雪场景予以拆除,并做好游客退票等善后工作。2月12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通报,责令景区拆除假雪场景,并开展退票等善后工作。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的通报。
2月12日下午,记者拨通了邛崃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办公室电话,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涉事的南宝山旅游区已闭园整改。邛崃市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对该旅游区涉嫌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调查。“调查的后续结果将及时告知公众。”
律师说法:
虚假宣传情节严重可追究刑事责任
“雪村没雪”暴露出的景区涉嫌虚假宣传行为已经坐实。那么,相关法律责任该如何裁定呢?
对此,四川蓝光律师事务所律师程绍鹏表示,游客一旦在景区购买了门票便与景区形成了契约关系,景区有责任告知游客真实的景区情况。从该事件的回放来看,景区的虚假宣传侵犯了游客的知情权,游客可依据民法典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包括游客在观光途中的车费、门票等。”同时,根据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景区的虚假广告可能面临罚款、吊销执照等行政处罚。
程绍鹏补充,追责以虚假信息宣传雪景的主体,还要根据假雪的覆盖情况及欺骗情节来裁定。“情节严重的可能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如此看来,“成都雪村”事件不仅是一次景区运营的失误,更是对整个旅游业的诚信经营敲响了警钟。四川旅游学院文旅专家表示,景区应注重诚信经营,避免过度依赖“网红效应”。“同时,监管部门需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监督,确保宣传内容与实际体验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