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P全球供应链波动指数显示,受需求增长推动,美国制造业一月份回升
全球供应链正以满负荷运作,唯有欧洲仍深陷长期工业衰退中。
亚洲主要出口国报告了制造业增长,其中韩国、中国和印度位居前列。
尽管面临关税风险和实施的重大不确定性,但全球制造商并没有囤积库存。
新泽西州克拉克2025年2月12日/美通社/--GEP全球供应链波动指数是一个跟踪需求状况、短缺、运输成本、库存和积压情况的领先指标,每月对2.7万家企业进行调查,新年伊始时显示指数为-0.21。这表明全球供应链已达到满负荷运作状态,当指数降至0时,便是这一状态的明确信号。
“一月份亚太地区和美国制造商采购的增长,预示着第一季度将迎来稳步增长,”GEP咨询副总裁JohnPiatek表示,“在全球范围内,企业大多采取观望态度应对关税问题,而非立即消化增加缓冲库存的成本。然而,许多西方公司正在加速进行‘中加一’战略投资,以实现业务多元化,并推动生产、组装和分销的近岸化。欧洲制造商尤其脆弱,因为该行业已萎缩近两年,且目前尚无复苏的迹象。在美国,制造业仅占GDP的12%,对于企业来说,更大的关注点是贸易紧张局势可能导致在中国市场的收入损失。”
一月份的重要发现之一是北美地区采购活动显著增加。这一增加完全由美国制造商推动,因为墨西哥和加拿大工厂的采购经理批准了采购削减,表明这两个国家的短期前景较为黯淡。
在亚洲,以中国和印度为首,许多主要生产商增加了对原材料的需求,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生产需求。特别是韩国,报告显示其一月份的采购活动显著回升。
相比之下,欧洲的工业经济仍在苦苦挣扎,我们的数据显示,欧洲大陆的供应链仍存在较大规模的闲置产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工厂在一月份减少了原材料采购,这意味着欧洲的制造业衰退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就在全球供应链波动指数数据收集之后,美国政府宣布了对华加征关税,并发布了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关税(以及随后的暂停实施)的初步公告。
数据解读:
指数>0,表明供应链产能紧张。指数越大于0,则供应链产能越紧张。
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