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黄山市祁门县举办了“非遗靓东街梅城闹元宵”系列活动,千年古城焕发新姿,非遗民俗与元宵“派对”相互交融,为市民和游客朋友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此次活动围绕祁门最具古韵的“街、巷、屋、畔”四个地标,演绎着“梅城鱼龙舞”“东街赶大集”“大屋品好戏”“江畔共祈福”四个文化活动篇章,各篇章内的子活动丰富多彩、耳目一新、亮点闪闪,既彰显了祁门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又将传统元宵节浪漫氛围感拉满。
踩街“闹”市集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喧天、器乐合鸣,下午1时许,熙熙攘攘的街道热闹非凡。目连戏、傩舞、采茶扑蝶舞、十番锣鼓、打莲湘、徽州腰鼓等祁门县非遗队伍沿着街道给市民送欢乐送祝福,他们身着多姿多彩的古装,手持独特的道具,向市民们展示着非遗的独特魅力,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那边踩街闹腾着,这边有着千年历史的祁门县文化古城——东街历史文化街区,已是游人如织。灯展区、非遗市集、美食小吃摊让昔日宁静的古巷顿时活跃开来,祁门县东街历史文化街区吸引着八方游客。看灯、赏非遗、吃美食、打卡网红点,好看、好吃、好玩的,“一网打尽”。这边看完憨态可掬的傩面具,体验制作可爱有趣的小鱼灯,那边尝一口糯叽叽的汤圆,吃上一块非遗肉丝糕,再去喝一杯滚烫的“红茶奶茶”,品一口“徽州米酒”,意犹未尽时还要带回点可以咬文嚼字的“嵌字豆糖”,松脆爽口的苞芦松,祁门元宵节的过法就是这么“嗨”!
双龙“嬉”梅城
舞龙起源于中国传统的龙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历史悠久,在表演形式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人们通过舞龙,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祝福送到千家万户。
本次活动最精彩的“嬉戏”要数晚上的舞龙,两条长龙在“梅城”(祁门县城)“一路狂欢”,向沿街的观众“贺岁”“拜年”“祈福”。龙珠飞舞、龙头翻转、龙身腾挪、龙尾摇摆,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镲声,观众的欢呼声、叫喊声,祁门县城瞬间沸腾开,把整个元宵活动推向高潮。
祁门县城中心路口处,两条龙在此汇合,双龙首尾相衔,盘桓缠绕,龙身上的彩灯熠熠生辉,鼓点急而骤,龙身腾挪,彩球高悬,双龙戏珠。花灯队伍也蜂拥而至与双龙共同舞动“梅城”。
大屋“品”好戏
夜幕下的东街古色古香、气韵幽深,屋檐下、墙体上、廊杆上悬挂的大红灯笼次第亮起,整个街区笼罩在朦胧而温馨的氛围中。身着汉服手持团扇的少女们提着花灯开启漫游东街喜乐游玩,欢声笑语回荡在古街的每一个角落。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祁红客厅”“万家大屋”“洪家大屋”门口和广场上演的三出好戏“国风戏韵”“古风雅集”“喜闹元宵文艺演出”,为节日的古街增添了风雅元素,为市民游客、戏迷朋友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元宵文化盛宴。演员们婉转的唱腔在古巷中回荡,吸引着路人驻足欣赏。
此外,元宵节活动当天还设置了元宵灯谜、福字比拼、诗词接龙、祈福长廊等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市民游客在赏灯猜谜、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亲身参与诗词PK、体验传统书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河畔“祁”福乐
为赋予元宵节更多亮色,此次活动精心策划了“江畔‘祁’福”放河灯活动,为元宵节的浪漫锦上添花。
放河灯在目连戏中就有,目连戏通过放河灯演出情节,弘扬传统孝文化,传递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回报之情。市民游客们将写着祝福或是诗意小笺的一盏盏小花灯,投放在阊江水面,随着波光粼粼的阊河之水游向远方。燃灯照光明,岁岁保平安。五千年的祈愿与新时代的愿景,正在这千盏的灯光里悄然对话。
此次“非遗靓东街梅城闹元宵”活动不仅展现了祁门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注入了活力,让千年梅城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