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郎春节营销创新的解读

新浪财经 2025-02-13 07:28:39

全域营销+文化赋能

作者|胜马财经许可

2025年春节,白酒行业的营销战场硝烟弥漫。胜马财经获悉,在这场流量与文化的角逐中,郎酒旗下的红花郎以全网曝光45.3亿次、全球地标同步点亮、宴席市场销量第一等亮眼成绩,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之王”。

这场营销不仅是一次品牌声量的爆发,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消费需求的深度洞察,为行业提供了全域营销与文化赋能的创新范本。

全域营销

线上线下全链路覆盖,打破渠道壁垒。红花郎的春节营销策略以“全域”为核心,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了覆盖全媒体、全渠道的传播矩阵。

线上饱和式传播:以央视春晚为起点,红花郎通过微博、抖音、微信三大社交平台发起话题互动:#红花郎红红火火过春节#在微博端累计曝光34.3亿次,抖音AI挑战赛吸引9.7亿人次参与,微信端许愿活动覆盖1亿人次。这种“大范围、多渠道、长时段”的投放策略,精准触达不同圈层消费者。

线下场景式渗透:除夕夜,红花郎在全球十大地标(如纽约时代广场、伦敦莱斯特广场)同步点亮“中国红”,引发海外华人情感共鸣。国内则通过“万人千席年夜饭”“大湾区明星联袂演出”等活动,将品牌植入团圆场景,强化“宴席之王”的认知。

数据驱动的消费者运营:借助新零售工具,红花郎打通电商、社交媒体、线下门店等多触点,通过扫码领奖、宴席政策等互动,提升转化率。例如,第五代青花郎“开盖扫码100%中奖”活动,直接拉动终端动销。

文化绑定

寄生春节母体,打造国民记忆符号。郎酒深谙“文化母体”的营销哲学,连续16年绑定春节,将品牌与节日深度绑定,形成“喝红花郎,过中国年”的情感联想。

春晚IP的长期深耕:从2009年独家冠名春晚节目评选,到2025年成为总台“巳巳如意神采飞扬”官方合作品牌,红花郎通过春晚背景板、小品植入(如《白蛇传》西湖游船场景)、公益短片(《奶奶的日历》)等,持续占据国民注意力高点。

非遗文化的创新表达:在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红花郎推出《中华喜宴》节目,记录六世同堂寿宴、普米族新衣制作等民俗,将白酒文化融入民族叙事。同时,联合川渝春晚、贺岁微电影《我们的春节》,以“中国红”传递文化自信。

情感共鸣的深度挖掘:通过用户生成内容(UGC)活动,鼓励消费者分享家乡年俗与团圆故事。例如,抖音博主@柿子树下的视频以“家人不因贫富而疏离”引发共情,将品牌与家庭温情深度绑定。

年轻化破圈

从“传统酒企”到“偶像品牌”。面对白酒行业消费断层现状,红花郎以年轻化策略打破刻板印象,重塑品牌形象。

内容创新吸引Z世代:通过AI挑战赛、国潮微电影等互动形式,降低白酒文化门槛。例如,《借伞》小品中赵雅芝与叶童的经典重现,既致敬传统文化,又贴合年轻人怀旧情怀。

宴席市场的精准定位:瞄准婚宴、升学宴等场景,推出“办宴席享好礼”政策,结合“红花国色”包装,将产品变为“喜庆仪式”的标配。数据显示,2024年红花郎宴席市场销量位列酱酒第一,部分区域占有率超70%。

全球化视野提升品牌:全球地标灯光秀不仅服务海外华人,更通过外媒报道(如美联社、时代新闻社)向世界传递中国品牌形象,实现从“本土名酒”到“国际文化符号”的跃升。

行业启示

红花郎的春节营销为酒业提供三大启示:全域营销是必选项,在消费者碎片化时代,单一渠道难以触达广泛人群。郎酒通过整合资源,以数据驱动全域覆盖,为广大酒企探索了可行路径;文化符号需长期沉淀,如日本肯德基绑定圣诞节的案例所示,品牌需通过年复一年的重复与深化,才能将自身植入文化母体。红花郎16年的春节投入,正是这一逻辑的实践;年轻化需兼顾传统与创新,白酒行业需平衡品质传承与形式创新,通过技术工具(如AI、短视频)与情感共鸣,让年轻人重新发现白酒的价值。

从“流量”到“留量”,郎酒的长期主义。红花郎的45.3亿次曝光并非偶然,而是郎酒长期坚持品质、文化与消费者运营的结果。正如郎酒总经理汪博炜所言:“品牌需以消费者利益为中心,打造有穿透力的产品。”未来,随着白酒国际化进程加速,红花郎的“中国红”或将进一步闪耀世界舞台,为行业提供更多超越追赶的样本。

(转自:胜马财经)

0 阅读: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