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没有发明标点符号

山川海见闻录 2024-12-15 10:54:33

你所看到的一切好的和坏的,你赞美的和你唾弃的,你为之振奋的和你因之厌恶的,都是文化留下的遗产。

既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语和文字博大精深充满智慧,以先人的聪明才智,在有文字书写的千万年来,为什么没有发明标点符号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小时候读过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某人家有客来访,适逢下雨,主人乃于桌上写一行字“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看后进退两难,不知去留。这句话点过句读,至少可以读出三种意思,肯定否定和疑问。

第一种意思:“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表示肯定。

第二种意思:“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表示否定。

第三种意思:“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表示疑问。

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加持下,便可以造成众说纷纭的后果,歧议纷纷。何况古来浩如烟海的文书册卷,不知有多少误会,纠缠甚至冤假错案埋没其中。

还有一句挺著名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加上标点符号解读,其意大相径庭。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即便加上标点符号,意义也有争议,何况没有标点符号的指向。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道德经》,没有标点符号的指引,简直就是天马行空。

是古人智慧不够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古人智慧太够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非不能也,乃不愿也。

如果你能理解某些领导讲话故意含糊其辞,言语闪烁,顾左右而言他那种状态的内核思想,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祖先们不去发明指向性很强的标点符号了。

文化首先是文化人的事,文化人在古代一直是稀缺资源,是上层社会,是利益集团,是统治阶级。他们讲话做事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就是留余地,何况是黑纸白字不可更改的东西。

老祖宗不是总训诫我们不要把话说死不要把事做绝嘛,越聪明的人越能理体会其中深意,越经世事,越会把它奉作金科玉律,往小了说能塞责,往大了说能保身。于是标点符号这种指向性如此强烈的,标准如此清晰的事情,便被有意无意的避开了。

这就是文化,万千年代代相传,不断教化后辈儿孙。直至历史发展到某个特定时期,世界近在眼前,列强环伺,老一套的东西力量不够了,才不得不改变。

0 阅读:4
山川海见闻录

山川海见闻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