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闫丽君
2月12日,烟台市国资委召开市管(市直)企业和区市国资监管部门负责人会议,深入贯彻落实近期省、市一系列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4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释放出烟台市国资国企新一年的强劲发展信号:聚焦主责主业,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向改革监管要效能。
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中
国资国企要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相结合。会议指出,国资国企要聚焦主责深耕主业。各市管(市直)企业要以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为牵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中,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聚集,把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战略功能价值放在优先位置。
“对于市管(市直)企业来说,‘有所为’,就是要聚焦主责主业,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优先向主业集中,精耕细作自身主营业务,持续巩固行业地位和发展优势。严格落实投资监管要求,严禁泛化主业、偏离主业等情况,坚决杜绝无关多元、过度延伸低端产业链。”烟台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浩说。
对此,烟台市蓝天集团城市投资集团总经理原松波表示:“我深切体会到国资国企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担当作用,作为城投公司,我们要聚焦城市建设和城市配套服务工作,加快推进蓝天高品质住宅建设,精心做好滨海一线串珠成链、陆海联动‘文章’,为城市发展增光添彩。”
去年,全市国资国企系统坚定扛牢使命担当,市县两级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营业收入3789亿元、同比增长23.3%。截至2024年底,烟台市管(市直)企业以占全省16市市级监管企业10.9%的资产总额,实现了22.3%的营业收入、60.5%的净利润。其中,净利润位列全省第一、营业收入位列全省第二。市管(市直)企业社会贡献总额471.5亿元、出口产品销售收入375亿元、上缴税费76.7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尽管如此,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仍显不足。”王浩说,今年,国资国企要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各市管(市直)企业要布局谋划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
国资国企要坚持向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端发力。一方面要瞄准高端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进设备更新、数字赋能、工艺升级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结合产业基础、主责主业、资源优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伙,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同时,还要加强对外合作。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合作交流新模式,力争更多高质量合作成果。
无条件支持创新
构建全链条多维度开放式创新体系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动能支撑,创新就是不二选择。
2024年,烟台市管(市直)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攻关力度。市管(市直)企业研发投入费用57.8亿元、同比增长11.89%,金额、强度均居全省首位。其中,万华化学ADI技术攻关团队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泰和新材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其间位芳纶纤维助力“织物版”国旗在月球背面首次升起;东方电子入选山东省首批数字产业创新中心;东方航天港提升中低轨卫星多样化、规模化发射创新能力,保障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首飞成功······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深水区”,颠覆性技术突破与产业重构浪潮叠加共振,抓创新就是抓未来,谋创新就是谋全局。
会议要求,国资国企要聚力科技自强,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落实落地,要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用创新突围的加速度,锻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把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要是在创新上做文章,要什么政策就给什么政策。”会上,王浩表示要无条件支持国资国企搞创新。
王浩表示,各市管(市直)企业要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机制。树牢有效投资理念,围绕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一步健全投向精准、使用合理、归集到位的研发投入管理体系,严禁在研发投入上弄虚作假。突出成果转化,要重视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的有效对接,有效配置各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畅通企业内部成果转化通道,不断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优化创新生态,要以构建全链条、多维度、开放式的创新体系为目标,加强与科研院所及重点高校的战略合作,着力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公共研发平台,形成真正的创新土壤、文化和生态。
“去年,东方电子集团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中标合同额连续两年过百亿,企业规模、运营质效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业务增长大部分源自新产品和新产业。”东方电子集团董事长方正基表示,今年,要紧跟国家绿色低碳战略和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完善创新体系和机制,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商业智能、大模型等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方案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年内启动新产品研发149项,新技术研究36项,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8%。
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
力争提前全省全国半年收官
今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从利长远的角度来说,国企改革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关键所在。
目前,烟台已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主体任务的90%。万华化学连续两年获评国家“双百企业”标杆、稳居全省第一,泰和新材晋位国家“科改企业”标杆、位居全省第三,冰轮环境获评国家“双百企业”,位居优秀等次全省第一,东方电子作为省国资委基层企业联系点,在扩围调整中成功入选国家“科改企业”,烟台市管(市直)企业中有4户入围国家“科改企业”“双百企业”,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会议要求,今年要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各项任务,全面对照任务要求,更加聚焦改革成效,更加突出形神兼备,在做深做实做细做好上下真功夫、求真效果,既要进度,更要质量,力争今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主体任务,提前全省全国半年收官。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进亏损治理和层级压减。
“2025年,公交集团要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上加力突破。扎实推进亏损企业治理,除公交主业政策性亏损外,实现经营性企业全部盈利。”烟台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生表示,今年要在加快公交绿色发展上加力突破。构建碳排放监测平台,探索将碳减排量转化为可交易资产,按照2024年减碳6.61万吨计算,预计可实现增收200万元。同时,推进“绿电+虚拟电厂”在公交领域的广泛应用,年均增加收益70万元。试点打造3个“零碳公交场站”,通过废旧电池梯次利用,年均可节约用电费用150万元。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既承担着稳增长促发展的重任,又肩负着守底线保安全的使命。
会议还要求,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结合。王浩表示,今年烟台市国资国企要聚力监管效能,加快推进司库体系建设,各市管(市直)企业要制订符合企业实际的司库管理制度,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实现集团公司对权属企业资金等金融资源的实时监控和统筹调度。要加强采购管理,进一步规范物资供应、招标、信息发布等各个环节的采购管理,加快实现与阳光采购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采购全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树立国资监管“一盘棋”意识,加快健全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模式,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推进监管与服务融合统一,以有力、有为、有效的监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