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入新十年。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进一步推动首都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近期北京市陆续出台了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今年将实施一批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标志性工程。
在今日北京市召开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指出,从世界大都市圈发展经验看,超大城市都市圈发展普遍有一个功能从中心向外围渐次推移的过程,并最终形成梯度发展的格局。中心城区向外30—50公里是通勤圈,是都市圈率先发展的重点区域,平原新城是北京市中心城区向外围发展的第一个圈层,位置十分重要。
近年来,北京市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接近万亿规模,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已超过三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占全市四分之一,一〇一中学昌平实验学校、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等优质学校、医院开学开诊,荟聚、祥云小镇、超极合生汇等大型商圈热度攀升,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蓬勃发展,平原新城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第一站,未来科学城、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生物医药基地、高端制造业基地、国家信创园等重点产业功能区成为企业投资发展的热点地区。京津冀三地共同加大新质生产力培育,通过加强“六链五群”产业重点布局、毗邻地区发展协作,平原新城与环京地区已逐渐形成多个跨界城市组团。
杨秀玲介绍,今年北京市将实施一批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标志性工程,实现R4线一期北段、19号线二期等轨道交通快线开工建设,围绕中德产业园站、新龙泽站等站点打造一批轨道微中心,加快落地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儿童医院亦庄院区、宣武医院房山院区等优质资源,试点建设花园城市示范街区,加快建设清华国重基地、北理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等高质量创新和产业承载空间,吸引更多符合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在新城入园入区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发展能级和宜居宜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