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英语有多难懂

扬眼 2025-02-14 08:12:10

海燃旅居新加坡的吃货一枚,爱旅行,爱音乐,爱分享生活中的小确幸。

曾几何时,有人把国人带口音的英文叫做“Chinglish”,我们偶尔自嘲时也会这么说。事实上,作为世界最广泛使用的官方语言榜首,英语虽然普及率高,但每到一处都很难摆脱当地语言文化的影子,新加坡自然也不例外。

和中国一样,新加坡英文在玩笑中被称为“Singlish”。不止一位朋友曾好奇地问我:“听说英文再好,到了新加坡都有可能听不懂?”

先上答案——是的。即便雅思、托福成绩再好,甚至有过欧美国家生活经历的人,到了新加坡想要适应Singlish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事实上,在越传统的英文区生活越久,到了新加坡接触到Singlish的时候,适应期就会越长。

之前国内的合作单位曾派来考察团,有位跟团学者本身是从事英文教学的,有十多年经验,但是到了新加坡三天之后跟我苦笑着“抱怨”:“来了这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英文专业的了,这几天在外面基本没敢开口,除非讲中文!”

因为大学教职定居伦敦的哥哥一次到新加坡参与专业论坛,也跟我感慨道:“Singlish还真是神奇的存在!”

说到这没有亲身经历的朋友可能很难想象到,到底是怎样的“本土化”竟然能让国际通用的语言变得那么“个性难懂”?

从浅层来说,“新式”英文首当其冲让习惯了正统英文的人感到别扭的就是发音。打个比方:正统英文数字“三”的读音接近“思锐”,新加坡土著往往读成接近英文单词“tree”或入声的“吹”音。

要命的是,这样本土化读音的英文每分每秒都夹杂在任何一个本土人开口的一瞬间。喜欢港剧或者去过中国香港的朋友大概能通过普通话发音类比感同身受。

除了最直观的发音别扭之外,“新式”英文让传统英文使用者更为头痛的是新加坡过于繁杂的文化语言背景和发展对英文使用的杂糅浸染。

新加坡本身是移民国家,这就导致国民成分种族复杂、文化差异大。仅是新加坡官方语言就有四种:华语、英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不同语言代表不同种族,淡米尔是印度种族的语言。

有了这层繁杂的本地语言背景,学习起来相对更简单、适用范围更广的英文就更多被各种族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就被不同的语言严重杂糅。尤其占据新加坡人口比例最大的华人族群,很多人的祖上是两广福建人,以至于从早年的“建国一代”开始就有闽南话、客家话和粤语杂糅进英文使用的情况。

鉴于以上种种,如果一位懂英文的两广或闽南朋友来到新加坡,可能比一位在伦敦居住了二十年、能发标准伦敦音的朋友更容易沟通无碍。

如此说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那亲爱的学霸室友一到了点餐时分,就会悄悄把餐牌推给我——毕竟比起小贩中心的安哥/安娣上来就问“Kopi(咖啡)还是Teh(茶)”,一些服务生张嘴就是一连串的Singlish更可怕。

如果你打算在新加坡长住,还是要努力适应一下本土化的语言,无论英文还是中文。不过如果只是为了旅行几日开心,那就放轻松,尽管使出包括但不限于中文英文手语肢体乃至画技在内的各种技能来跟新加坡人沟通吧!毕竟语言只是链接我们和世界的工具,真正有趣的是体验丰富多彩的差异人生。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