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影响深远的戏剧盛典|书评·历史

新黄河 2025-02-14 11:40:53

为了重振民族精神,让国家焕发朝气,重新点燃全面抗战初期那种炽烈燃烧的激情,召回凝心聚力的魂魄,1944年2月到5月,以欧阳予倩、田汉、瞿白音、熊佛西等为代表的著名戏剧家,广泛团结文化界和社会各界进步力量,集合湘、桂、粤、赣、川、滇、鄂等地30多个戏剧团体,上千名戏剧工作者冲破重重阻力,在广西桂林召开了影响深远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史称“西南剧展”。

近几年,随着“桂林艺术节”的举行,戏剧界对西南剧展的关注与日俱增。戏剧本身就是综合艺术。作为空前的戏剧盛会,西南剧展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引起了当时全国媒介的广泛关注。黄伟林的《1944:西南剧展叙事》通过西南剧展这个个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窥一斑见全豹,实现对抗战桂林文化城的整体认识。

该书由《主办:广西省立艺术馆》《协办:新中国剧社》《核心团队:抗敌演剧宣传队》《旧剧代表:四维平剧社》《筹备与开幕》《戏剧演出展览》《戏剧工作者大会》《戏剧资料展览》《报道与评论》《闭幕与影响》等章构成,对“西南剧展”进行了全景描绘,从缘起、筹备到展演及其余韵,全方位展现了戏剧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独特力量,同时也是对桂林抗战文化城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的深刻致敬。可以说,该书全面记述了抗战时期桂林城中一场影响深远的戏剧盛典。

要了解“西南剧展”这个文化奇迹的来龙去脉,全书开篇从著名的人物唐景崧、马君武、欧阳予倩、徐悲鸿、田汉说起,勾勒了桂林文化背景及当时戏剧生态。随后追溯西南剧展的起源与发起人,介绍主办单位广西省立艺术馆与协办单位新中国剧社的努力、抗敌演剧宣传队的形成与归宿。

西南剧展三大中心工作包括戏剧演出展览、戏剧工作者大会和戏剧资料展览。戏剧展览有声有色,它展示了中国戏剧的魅力;戏剧工作者大会众声喧哗,它展示了中国剧人的智慧;戏剧资料展览以实物方式讲述文物的故事,呈现了中国现代戏剧走过的历程。西南剧展戏剧演出总共展览了话剧、歌剧、平剧、桂剧、活报剧、傀儡戏、马戏、魔术和少数民族歌舞等十来种舞台演出形式。对此,书中详尽描述了剧展的内容与形式,包括剧目安排。在第六章《戏剧演出展览》中,黄伟林对于每个剧种类型选一个代表作品进行介绍,如中国话剧《蜕变》、外国话剧《油漆未干》、传统平剧《长坂坡》、新编平剧《江汉渔歌》、传统桂剧《抢伞》、改编桂剧《木兰从军》、歌剧《军民进行曲》、活报剧《七年了》、傀儡戏《国王与诗人》、苗瑶侗儸民谣舞踊。黄伟林还描述了剧目的表演风格。

西南剧展之所以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当时媒体的报道和评论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黄伟林在《1944:西南剧展叙事》中还描述了媒体的报道与评论。桂林媒体关于西南剧展的报道可以分成广告类、新闻类、评论类和文学类。西南剧展的媒体报道不仅品种多样,而且数量多。这些报道既视野开阔、重点突出、思想深刻,又形式多样、内容全面。这些报道让消失于历史迷雾中的西南剧展,保留在媒体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能够通过漶漫的文字和模糊影像,捕捉历史的踪迹,体验人文的光彩,感受思想的深邃和戏剧的魅力。展现了戏剧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1944年,来自西南八省的28个单位、数百位演职员参加了演出,与会者达千人之数。演出剧目有话剧、歌剧、平剧、桂剧等,总计演出170场,观众达十多万人次。这场历时90多天的西南剧展,是“桂林文化城”的文化高潮,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戏剧盛会,也是自古罗马时期以来,规模最大的戏剧盛会之一。西南剧展以戏剧演出、资料展览等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活动,展示了抗战戏剧运动的光辉成果,促进了戏剧界的团结,不仅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更是抗战时期的重要文化阵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鼓舞人心,传递抗战信念,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从各个方面推动了中国戏剧的发展,为中国当代戏剧奠基。

如今,80年过去,西南剧展并没有被历史的烟尘湮没。作为中国抗战时期的文化奇迹,五千年中华文明中一座戏剧丰碑,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南剧展日益彰显光芒。

作者:郝双双编辑:徐征校对:杨荷放

0 阅读:0
新黄河

新黄河

新黄河客户端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