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2月14日,国家林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处长宋涛表示,北京市对每株古树名木实现GPS定位全覆盖,生成与之对应的二维码,完成所有在册古树名木的挂牌工作。
全国绿化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据不完全统计,城市古树后备资源(树龄大于50年、小于100年)148万株。
宋涛表示,地方各级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压实责任、加强管护,对古树名木调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建立档案、设立标志,抢救性地保护了许多珍贵的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规范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复壮,不断提高保护管理水平。
除北京外,上海也积极开展古树健康评估,运用树木雷达探根仪和树体腐烂探测仪等仪器,对古树名木树身空洞、根系分布等进行探测分析;示范推广古树地下水位监测仪,加强生长环境动态监测,保障古树名木生长安全。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将于今年3月15日起施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鼓励各地通过地方人大立法、出台政府规章等方式,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此外,将研究修订《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统一城市古树名木分级标准。定期开展城市古树名木安全隐患排查及生长情况监测,对涉及迁移古树名木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批,督促建设单位履行保护责任。
宋涛还提到,要建立全国城市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和古树后备资源数据库。指导各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管理平台,对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开展普查、认定、建档、挂牌等工作,摸清城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归集城市古树名木数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