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牛伟坤)“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香山华章”宣讲活动近日举办。香山革命纪念馆联合平津战役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以及红色香山宣讲联盟、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内多家单位共同讲述中共中央在香山的革命历史。
“红灯笼意味着喜庆、热烈、隆重和圆满,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灿烂文化的象征。在香山革命纪念馆,静静放置着两盏直径超过两米的大红灯笼。76年前,它们曾高悬于天安门城楼上,和亿万民众一起,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香山馆宣教员罗梓文以该馆“镇馆之宝”为钥匙,打开时空大门,带领人们重温开国大典这一神圣又喜庆的时刻。
“在多份设计图中,周恩来同志一眼就看上了8盏大红灯笼的方案。”罗梓文将历史娓娓道来,“灯笼是一位扎宫灯的手艺人制作的,他曾说:‘这么大的宫灯,我这辈子没有做过。’宫灯这么大,做成了也抬不上去,所以师傅和徒弟们在城楼上做了三天三夜。”
接棒宣讲中,一段段红色往事生动再现。《从香山供电出发》回溯了1949年电力部门在香山南麓秘密架线,保障毛泽东进驻北平的故事;《人间正道是沧桑》以诗句为题,讲述了毛主席创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背景及背后故事,渡江战役的豪迈画卷徐徐展开。
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活动中,宣讲形式不断上新。悠扬的旋律不时响起,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尹桐和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艺术团副团长吕静分别带来《如愿》和《天下百姓》,把广泛流传的革命故事化为接地气的歌词,讲述人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的血肉联系,呈现世代中国人的奋斗与昂扬。情景短剧《这里是个好地方》以祖孙对话的形式进行诗词串联,带领人们走进香山的过去与现在。沉浸式干部教育情景剧《衣衫不改旧家风》生动还原接管北平干部在良乡培训的往事。舞蹈、皮影戏、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穿插进行,为观众带来惊喜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