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吴昊
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潍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老猫花灯登上央视2025年元宵晚会。据了解,潍坊老猫花灯制作技艺始于明代,是潍坊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2024年入选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老猫花灯承载着老潍坊人的独特记忆,制作题材多取自传统吉祥寓意如“莲莲有鱼”“鹿鹤同春”“福寿双全”等,造型以花鸟瑞兽形象居多。
老猫花灯登上央视2025年元宵晚会
灯火闪耀几百年
承载老潍县人独特的情感
老潍坊一直有“正月里照老猫,照照老猫不害眼”的说法。潍坊老猫花灯始于明代,“灯”象征了人丁兴旺,又与“登”谐音,正月里家家户户张灯为乐,元宵节期间百姓提灯进香求嗣,士子提灯拜文庙以求登科及第,好不热闹。民国时期潍县城里大十字口街道两边和南门外等地有灯市,灯笼花样繁多。除了元宵节、中秋节、乞巧节等,每逢重大节日老潍坊人也会用闹灯的形式来庆祝,老猫花灯制作技艺的传承展现了老潍县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魅力。
相传潍县城墙东北角上有真武殿,真武大帝的陪神赵玄坛之坐骑被百姓称作“老猫”,每逢正月十六妇女儿童争相抚摸,谓之“摸摸老猫不害眼(害眼即眼疾)”,这一灯节习俗连同其他祈求身体健康的活动被称作“正月里跑老猫”。清末学者郭有竹枝词曰:“新正节始过元宵,结队城头跑老猫,为求一年无百病,艾香争把石人烧”。“老猫”作为潍县城特有的一头瑞兽,百姓家喻户晓。
后有清代第27任潍县县令毛韶芳为官清廉以诚待人,在任期间扩建养济院,创建普济堂,深受百姓爱戴,后出东城门离任而去,时值正月灯节。后来百姓为了纪念他,取猫和毛的谐音,把手里的花灯叫作“老猫灯”,并且“正月里照老猫,照照老猫不害眼”这样祈愿健康的民谣一直流传至今。“老猫花灯”也成为潍坊人对小型花灯的一个统称,这也成了老潍县花灯最与众不同的一个特色。
“潍坊的老猫花灯在制作上的显著特点有‘秀、雅、精、巧’四个字。‘秀’指的是它的造型秀丽、耐看,‘雅’指的是其用色雅俗共赏,‘精’指的是其做工精致,‘巧’指的是创作过程会融入一些巧思在其中。”潍坊市老猫花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梅说,在她童年的记忆里,老猫花灯是过年期间姥姥家给孩子的礼物,代表了一种祝福与希望,也代表了母亲对出嫁女儿的思念,有一种“传承”的寓意在里面。
李梅正在制作老猫花灯
传统非遗焕发新生
点亮文化传承之路
近年来,随着潍坊市各级部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推广与宣传,不少“冷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逐渐迎来了自己的新生。在李梅看来,这几年她带着老猫花灯进社区、进商场、进校园等“六进”活动越来越多,感觉较之前有明显的翻倍,在销售额上也有明显提高。
李梅的工作室里摆放着这些年她制作的各式各样的老猫花灯
在李梅看来,大环境下潍坊对于非遗的宣传与推广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因此了解并喜爱上了老猫花灯,即便一盏传统样式的老猫灯售价能达到上千元,但依旧有很多年轻人愿意为之买单。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的提升,让越来越多非遗有了崭新的发展路径。并且,由于老潍坊地区对“元宵节”也有“灯节”的称呼,所以老猫花灯在潍坊地区本身就拥有一定的客户群体,不少老人还是会在过年期间给家里的孙辈买一盏老猫花灯,将爱与祝福传承的同时,也在将一份文化的希望进行传承。
潍坊老猫花灯里最经典的“老猫”样式
“这几年有很多学校邀请我去教学生如何制作老猫花灯,因为这一项技艺的体验感很强,而且会根据个人审美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呈现,很受青少年的喜欢。”李梅说,能带着潍坊的老猫花灯走进校园真的太棒了,她非常喜欢跟孩子们一起做花灯,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潍坊的老猫花灯,对李梅而言,只要会制作老猫花灯的人越来越多,那这一项技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希望与可能。
2024年6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的“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100余项、600多件(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此展出。在布满花灯的展示走廊里,李梅制作的老猫灯与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花灯在一起,共同点亮“文化长廊”。也正是这次的展出,让央视2025年元宵晚会的导演看到了潍坊的老猫花灯,通过联系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让李梅将两盏精美的传统“老猫”样式的老猫花灯寄到了北京,最终这两盏灯登上了央视2025年元宵晚会。
如今,一盏盏象征爱与希望、祝福与憧憬的老猫花灯,不仅仅是一代又一代潍坊人智慧的象征,更是这一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的生机与愿景,点亮的是花灯,传承的是文化,带着浓郁的潍坊特色,正在一步步走向更多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