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观背村保宁桥

声夫评旅游 2024-06-10 08:46:09
访观背村保宁桥

作者 昇夫 字数 1339

由普济桥所在的白沙堆村向西骑行10公里就到了博罗县的观背村。

观背村去年3月来过一次,一年余后再来,感到观背村远没有上次热闹。既无游人,原来的小店也关门歇业了,街巷冷冷清清,像是客走茶凉,不无寂寥之感。

观背村有座古桥,叫保宁桥。上次自然也走过看过,不像这次是专门为此桥而来的。

观背村村牌坊

桥还是那座桥,并没有什么变化。河面上仍生长着许多的水葫芦,水葫芦似乎特别钟爱于雍塞阻断的河流沟渠池塘,我们看那河塘污浊,怎耐情人眼里出西施,布袋莲就是喜欢,有的还开出美美的花来。不过,现在的河面比一年前要净亮一些,露出的一块块清水面,还有居民投杆垂钓。

桥头有两块石碑刻。一块上刻着“保宁桥简介”,落款是罗阳镇政府,2015年10月。另一块是惠州市政府、市博物馆2018年立的文保碑示,背面也刻有“保宁桥”的介绍。搞笑的是,这两块碑刻上对桥的介绍,居然有不同的地方。

据了解,保宁桥,又名观前桥,位于博罗县罗阳镇观背村。始建于宋德祐元年(1275)。明景泰七年(1456)改建。先后于清乾隆八年(1743)、清乾隆十八年(1753)、清道光年间重修。1972年,观背村村民又集资重修。

该桥横跨于榕溪沥上,南北走向,二孔石拱结构,桥拱呈半月形。全长31米(31.4米),桥面宽3.94米(4.5米),高约7米。桥面南段用青条石铺砌,长11.4米。北段用红砂岩铺砌,长20米。桥长、宽竟然有两种数字,难道是桥缩水或膨胀了?还是罗阳镇方面和市方面测量的尺子器具制造标准不同?到底哪一个准确?这难道叫误差吗?不禁让我对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刮目相看”了。

此桥保存完好,至今有8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观背村一直是博罗县西线古驿道的必经之地。下广州(去罗浮山)、上惠州都必须经过此桥。古驿道位于观背村的南面,由县城的黄皮园(现县粮所)经观背村保宁桥至牛埔筏。古驿道路线观背段共有300米。

正面看保宁桥

保宁桥为何又叫观前桥呢?

话说罗浮山有峰名孤青,山下有座孤青观,曾是葛洪炼丹置四观之一。唐朝时,孤青观改叫长春观。南汉时改称长寿观。宋末,长寿观毁圮,道士王宁素将观改建在博罗县西榕溪上。因郑屋、张屋等在长寿观的背面,故此地得名“观背村”,观前的桥也就叫观前桥。至于保宁桥之名,是保一方安宁之意,还是因“王宁素”的宁字,就不得而知了。

长寿观五十年代初湮汜,现遗址离保宁桥几十米处,在路口立有一块石刻。

保宁桥桥面为何铺有两段不同的石条呢?

据说,保宁桥最初是用青石修建的。修建了1/3的时候,朱姓主事人病了,加上一场洪水冲走了材料,一时成了烂尾桥。后来,由朱姓主事人的另一位李姓朋友接手续建,并使用红砂岩石,才将桥修好。

在北桥头有一棵“阔荚合欢树”,标龄155年,但不知此树花开什么样子?桥头有家饮品店,后面有个小小的“村史馆”。据了解,观背村是一座千年古村,主要有郑、张两姓。过去,观背村以传统农耕养殖为主。城镇化进程后,走出“城中村”,创建文旅发展。现在看,文旅这块成效不显著。

我不由在想:遗憾的是那座古庙长寿观的消失,如果也能像保宁桥得以保存下来,保宁桥也不会孤单,对外界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虽说有个洪圣宫,既无规模,又是地方性神,影响力有限。所以,现在观背村的冷静,也是自然中的事。桥头的饮品店,即便位置优越,可生意清淡,好在是自家的房子。假若今饮品店开在当年,相当于闹市黄金地段,保宁桥上贩夫走卒市井官商来来往往,生意热闹一定是不同凡响。

桥北段铺的是红砂岩(拍于2023.3.4)

拍于2024.6.4

桥南段桥面铺的是青条石

不同方向、不同侧面

两块碑刻一

两块碑刻二

村史馆

村中古巷

北桥头的平台和合欢树(右边这棵)

0 阅读:1

声夫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