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邱利陈锋北京报道
继主动权益基金、宽基ETF之后,投资海外市场的QDII基金也加入降费“大军”。2025年以来,多家基金公司对旗下QDII基金进行费率调整,包括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等头部公募。
在业内人士看来,QDII基金密集降费,能够进一步减轻投资者的成本负担,提升收益空间,并有助于投资者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基金公司及旗下QDII产品加入降费阵营。
多只QDII下调费率
在公募费率改革背景下,跨境基金也进入“低费率时代”。2月13日,华宝基金公告称,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降低投资者的理财成本,自2月14日起,调低公司旗下7只QDII基金的费率。其中,华宝海外中国成长混合管理费年费率从1.8%调降至1.2%,降幅超过30%,托管费年费率则从0.35%调降至0.2%。
无独有偶,就在2月13日,景顺长城基金也宣布将旗下景顺长城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股票、景顺长城大中华混合、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等4只QDII基金的托管费年费率统一调降至0.2%,管理费年费率则分别下调至1.20%、0.8%的水平。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最新规模为92.62亿元,在刚过去的2024年,该产品净值增长率高达37.78%,同类排名位列第一。
“QDII基金下调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直接减轻了投资者的成本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形成更加理性、长期的投资习惯。”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基金公司来说,降低费用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规模升至5321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13日,全市场共有307只QDII基金,开年以来已有86只QDII宣布降费,涉及24家基金公司。
事实上,QDII基金是热度最高的产品之一,近年来业绩表现亮眼。回顾2024年,截至四季度末,全市场共有304只QDII基金(仅统计初始基金),其中近九成产品获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达14%,整体规模也攀升至5321亿元,布局方向包括港股、美股、印度股市及越南等新兴市场。
有业内人士指出,受益于海外股市的上涨,QDII基金颇受投资者青睐,但QDII基金存在一个很大的劣势,即成本费用较高,管理费率及申购费率普遍高于其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投资者的到手收益。此次QDII基金密集降费,无疑将降低投资者的成本支出。
张玥表示:“基金降费大潮将推动基金公司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体验。同时,降费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扩大市场规模,推动公募行业的繁荣发展。”
张玥还指出,基金降费可能会压缩公募机构的利润空间,对公司的营收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基金降费潮倒逼公募机构扩大管理规模或提高运营效率,会形成良好的行业生态。
费率改革不断深化
基金降费的背后,不仅是对投资者需求的有力回应,更是基金公司对政策的积极响应。
2023年7月,公募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出台,降费分为三个阶段:降管理费、降交易佣金、降销售服务费。随着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相继完成,费率改革颇见成效。据2024年中期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基金管理费、交易佣金、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四大费用合计为938.9亿元,同比下降11.59%。
据机构测算,前两阶段费率改革举措,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成本约200亿元。进入2025年,费率改革步入关键的第三阶段,基金销售费率将进一步降低。
今年1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要进一步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在已经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的基础上,2025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每年合计可以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亿元的费用。
眺远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于公募行业而言,基金降费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业绩压力,特别是规模较小、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基金公司,降费可能会对其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冲击。但从长期来看,降费有助于推动基金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他进一步分析称,为了应对降费带来的挑战,基金公司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例如,优化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收益率,以此来弥补降费带来的冲击;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来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来吸引更多投资者。此外,基金公司还可能会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