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多一度丨2月17日北京中小学开学,这份开学攻略请查收

新京报 2025-02-14 20:41:02

2月17日,北京各中小学将开启新学期。天气、交通状况如何?开学必备物品有哪些?孩子不能“收心”怎么办?这有一份开学攻略请查收>>>

寒假余额告急,

北京中小学2月17日开学

根据北京市教委此前公布的校历,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第二学期2月17日(星期一)开启,7月6日(星期日)结束本学期工作,共20周;7月7日(星期一)至8月31日(星期日)放暑假,共8周。

非义务教育阶段第二学期2月17日(星期一)开启,7月13日(星期日)结束本学期工作,共21周;7月14日(星期一)至8月31日(星期日)放暑假,共7周。

北京市教委表示,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将根据有关规定研究调整校历。如遇市应急办等相关部门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及其他极端天气红色预警,各区教委要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等有关要求,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做好相关工作。

下周晴到多云天气为主

2月17日早高峰将提前

据气象北京2月14日消息,本周六(2月15日)天气给力,晴朗暖阳继续“送温暖”,弱北风的扰动下,白天最高气温在13℃上下,适宜大家安排户外活动。不过周日(2月16日)受冷空气影响,北风明显,阵风有六七级,气温打折下降,白天最高气温回落至7℃上下。下周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较低,还请提前做好防范。目前仍在数九天,不要随意脱减衣物,以免受寒感冒。预计2月15日至22日,白天最高气温3℃~13℃,夜间最低气温-6℃~-1℃。

图/气象北京

据北京交管局消息,2月17日,各中小学将开启新学期,工作日早高峰将提前到来,城区环路、联络线等主要道路车流高峰将提前到7:00左右,校园周边高峰预计出现在7:20至7:50。中关村、广渠门、什刹海、丰台西南四环等学校较为集中的地区交通压力较为突出。

除城区学校外,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昌平前锋学校、北京市昌平区南七家村实验学校等周边道路也可能出现短时车流集中的情况。详情>>>

孩子需要哪些学习用品?

开学必备物品清单请收好

开学前,家长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孩子拥有必要的学习用品。充分的准备可以让孩子在新学期开始时,更加专注于学习,减少因缺乏必要用品而分散注意力的现象。同时,家长们也可以帮助孩子适当准备一些生活必需品等,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开学物品清单,供大家参考!大家可以下载或打印出来,使用时,可对照清单,每收拾好一件或几件即可在前面画勾或将其划掉,如有不全欢迎补充。

孩子不能“收心”怎么办?

专家建议这样做

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科普知识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问:寒假马上结束,学生回归校园时常会出现不能“收心”、精神倦怠,有的还会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比如抵触情绪,不想上学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何去缓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开学在即,很多孩子还沉浸在享受寒假的“小尾巴”中。经过愉快的寒假,我们的大脑已经适应了自由、放松、生活欠规律、低压力的状态,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规则化的校园生活时,我们从生理层面,大脑负责调控情绪的前额叶皮层需要重新适应。从心理、社会的层面,我们学习和社交的隐性压力也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担心作业没有高质量完成,担心新学期的学习任务,担心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或者是担心在新的课程中遇到困难,特别是一些寄宿制的学生可能还会面临与家人分别时的心理不适等等。社交压力也会导致焦虑,特别是一些转校生和春季入学的新生,他们可能会担心交不到朋友,或者担心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群体。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给大家提供一些小妙招,仅供大家参考。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有情绪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减压和调整情绪,比如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如适当运动或者放松训练等。其次,我们要提前调整作息时间,保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还可以根据新学期的课程安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比如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就是主动社交。开学之后可以主动和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假期的一些趣事或者讨论新学期的学习计划。要积极参加班级的活动,像班会、小组讨论,或者是一些集体活动。

问:有些医院陆续开设学习困难门诊,还有拒绝上学门诊等这些专业。如何评价这一现象?什么样的病情需要到这类门诊去就诊?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吴仁容:学习困难与厌学门诊、拒学门诊的开设体现了医学界对儿童青少年成长困境的一个回应。通过“学习困难”或“拒绝上学”等通俗化的名称,可以让家长更积极和更有针对性地带孩子就诊。学习困难和厌学拒学门诊整合了儿童精神科、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资源,能够帮助家长和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

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困难和厌学拒学可能与发展性问题有关,也可能是精神心理问题。发展性问题,包括青春期的情绪波动,短期的学习动力不足导致的学习困难,很多时候可以通过优化家庭氛围、改善学习环境等方式得到缓解,也建议家长用轻松的对话代替催促唠叨埋怨,营造宽松包容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共同商定学习计划,激发他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要合理安排业余活动。

还有一类是精神心理问题导致的,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情绪障碍等引起的学习困难,如果孩子长期表现出学习困难、旷课逃学,甚至因此休学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由专业医师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精神心理问题。

在此,我们呼吁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既要警惕潜在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应将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性问题过度医学化。

问:现在有些青少年接触电子产品之后出现了沉迷情况,甚至出现了游戏障碍,进而影响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请问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家长和社会该如何正确地引导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吴仁容:首先,玩游戏不等同于沉迷游戏,更不等同于游戏障碍。游戏障碍指的是一种异常的行为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以致其他活动都需让位于游戏,诊断的重点在于这种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其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从玩游戏到游戏障碍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开始是玩游戏,但学习并没有明显受到影响,随后开始失控,出现了成绩的下降,进而出现沉迷游戏,并严重影响睡眠和学习。最后才发展到典型的游戏障碍。所以这个过程可以持续数年,这就为游戏障碍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机会。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游戏障碍,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接受评估和治疗。

游戏成瘾的预防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层面入手。在家庭层面,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降低孩子通过游戏寻求情感满足的需求。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游戏计划,培养现实生活中多元的兴趣爱好,减少对游戏的过度关注,降低成瘾的风险。在学校层面,可以加强教育引导,开设课程或主题班会,向学生讲解游戏成瘾的危害、如何正确使用游戏和网络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此外,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对于有游戏成瘾倾向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干预和辅导。

在社会层面,我们呼吁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游戏市场的监管,网络游戏公司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树立为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视角。

问: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以保持他们的身心健康?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吴仁容:社交媒体对青少年有很多积极的影响,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最新的信息,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和学习最前沿的知识。同时,社交媒体也是青少年建立社交关系的有效平台,通过交流沟通能够增强社交能力,在互动中获得认同和支持,促进心理健康。

然而,使用社交媒体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心理健康风险。首先是内容上的风险。社交媒体上存在一些过度美化、虚假信息、隐私泄露以及网络暴力等问题,均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感到困扰和压力。其次是过度使用的风险。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导致青少年沉迷其中,忽视真实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学业。少数青少年甚至会发展成情绪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社交媒体。首先,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区分真假和明辨是非。例如,定期召开“家庭数字健康交流会”,畅谈网络体验,提升青少年识别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的能力。其次,引导孩子们使用社交媒体的良好习惯,避免过度沉迷。比如,提前约定好日常使用时间和时长,并借助家长控制软件过滤不良内容。

开学季,当心骗子盯上压岁钱

请收下这份防骗指南

小心!骗子也悄悄盯上了开学季。他们利用家长对孩子的关切,对学校事务的信任,编织出五花八门的骗局。如何不让“压岁钱”落入骗子的口袋?请收下这份防骗指南。

图/IC

缴费类骗局

骗子潜入家长的微信群或QQ群,以预收学费为名,或声称学校开设补习班要求收取补习费用,通过设置与老师相同的头像,模仿平时教育部门下发的通知内容,随后将收款二维码发布在群中,致使部分家长信以为真,最终被骗。

防骗提示:家长接到需要缴纳学费等消息时,应认真核实收款方的身份信息,防止被盗用头像、昵称等资料的不法分子冒充老师行骗,要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具体情况,不要轻易转账。

“运作入学”骗局

骗子谎称可以利用熟人托关系帮助孩子“运作入学”或“转学”,待家长汇钱后,骗子随即失联。

防骗提示:入学报名一定要去教育局或学校咨询,经过正规的报名流程,不要总想着走捷径,给诈骗分子创造可乘之机。

查看课程表类骗局

骗子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学生及家长的信息后,向家长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谎称点击链接就可以查看孩子的课程安排。家长点击链接下载非法应用程序后,会被窃取个人信息,甚至泄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造成财产损失。

防骗提示:课程表由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群里发布,对于来源不明的短信链接一律不要点击。

冒充熟人类骗局

骗子冒充学校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谎称孩子初到学校身体不适或突发意外伤害需要住院治疗,急需家长支付医药费,在家长慌乱的状态下,诱导其转账汇款;骗子还可能盗取学生微信号、QQ号,冒充学生本人以发生交通事故、生病等为由,要求家人、亲戚、朋友转账。

防骗提示:接到要求转账的信息时要保持冷静,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确认后再转账。

游戏账号交易类骗局

骗子利用各种游戏平台的聊天系统和社交软件的游戏群,冒充买家和卖家,声称购买或出售游戏账号、装备、收藏品,以“高价、便捷、第三方平台担保”等信息诱导受害人登录指定的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或直接诱导其转账。

防骗提示:大家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之类的信息,认准官方游戏账号交易平台,避免私下交易。以账号提现失败、交纳保证金、账号被冻结等各种理由,需要继续充值才能解封账号的都是诈骗。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