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2月12日讯(通讯员丁华珍刘盼记者朱鼎兆)近日,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张志艳接诊了一位78岁的王老太(化姓),而她的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被窃妄想”。
据王老太老伴儿张大爷讲述,王老太在两年前开始出现记忆力下降,丢三落四,刚说的话转头就忘,东西放在哪里了也不记得。家人觉得快80岁的人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能理解。但老人近段时间总是怀疑有人偷她的东西,且为此经常发脾气,甚至打骂老伴儿和子女。家人都深受困扰的同时也很担心王老太是不是患了什么稀奇古怪的病,于是将老人带到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门诊就诊。
据该院张志艳主任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一些老人总觉得自己的东西被偷了,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被窃妄想”。老人会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的财物,如钱包、存折、珠宝等被他人偷走。比如有的老人会天天追着家人问自己的钱去哪儿了,甚至半夜也不罢休;还有的老人会认为邻居或护理人员偷了自己的日常用品,站在门口骂人。
记忆障碍、孤独焦虑、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人产生“被窃妄想”。张志艳主任介绍,随着年龄增长,老人大脑功能衰退,记忆力减退,常忘记物品放置位置,找不到东西时就可能认为被偷。老人身体机能下降,社交圈缩小,孤独感和焦虑感增加,会过度担心家里物品安全,进而产生被窃妄想。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会导致大脑功能受损,使老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被窃妄想是中、重度患者常见症状。
老人产生“被窃妄想”后如何应对?张志艳主任认为,给予理解与认同,不要否认或反驳老人的说法,认真倾听其控诉,问清起疑心的原因,通过语言认同给予情绪安抚,如说“是吗?太可惜了!”诱导寻找物品,和老人一起找东西,发现物品后诱导老人自己发现,让其获得自信和安全感。创造安全环境,简化房间布局,移走过多家具,将危险物品锁好,煤气、电源等开关设安全装置。尝试转移注意力,若没找到东西,可引导老人做别的事,如吃水果等,利用老人的记忆障碍让其忘记找东西一事。寻求专业帮助,若老人症状严重,非药物干预无效,应及时带老人就医,寻求专业医疗或心理帮助,进行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校对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