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临门》中的北宋市井生活真如此?冰城历史专家帮解答

身边24小时 2025-02-14 22:11:56

北宋市井姻缘喜剧《五福临门》播出后颇受欢迎,收视数据一路走高。该剧讲述的是北宋仁宗年间,郦娘子一家为觅良缘远赴汴京,在京创业的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

剧中用穿衣打扮、婚嫁迎娶、酒楼茶肆等寻常事来描绘北宋社会的市井生活,引发网友对宋代风土人情、习俗礼制的浓厚兴趣。近日,本报采访到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教授李世龙,请他参照剧情来讲讲北宋那些事。

北宋“汴梁”极其繁华

是当时世界第一大都会

《五福临门》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北宋仁宗年间的汴京城,追剧时许多网友好奇:“那会儿的汴京城真如剧中那样繁华吗?”

李世龙表示确实如此。他解释由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带来的“靖康耻”等历史典故,世人普遍认为大宋王朝软弱无能,积贫积弱。但军事弱的宋朝在文化和经济上可不弱,执掌朝政42年的宋仁宗更是开创了“仁宗盛治”。

李世龙称,北宋时期的首都为“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金灭北宋后称“汴京”。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汴梁经济空前发展,城市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第一大都会。市民生活丰富多彩,茶馆、酒楼、戏院等娱乐场所遍布全城,节庆活动频繁,还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不曾多见的夜市。

宋代流行“斗茶”文化

“点茶法”是日本茶道的起源

剧中郦娘子带着五个女儿开茶楼“四福斋”,因此引得不少网友对宋朝的茶文化十分感兴趣。

李世龙称,宋代是茶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流行“斗茶”文化,就是比较谁的茶艺更加精湛。“斗茶”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等,作为一种颇具竞争色彩的游戏,既增添了品茶活动的娱乐性与趣味性,也促进了饮茶爱好者之间的交流,进而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与唐代流行的“煮茶法”不同,宋代的茶艺是“点茶法”,上到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是其爱好者。后来辽、金等国也都学会了利用“点茶法”泡茶,并且这套工艺还传入日本,成为了茶道的起源。

酒馆服务员被称为“博士”

兼任酒水销售且有提成

剧中称厨子为“茶饭量酒博士”,对于这一个称呼网友们也连连表示“有意思”。

李世龙表示,北宋时期的东京汴梁酒肆行业非常发达,在一般酒馆里都配有“茶饭量酒博士”。当时的“博士”并非当今“博士”,而是类似迎宾服务员,同时兼任酒水销售,且有提成。

李世龙称,当时服务行业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专属穿搭。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街坊妇人,腰系青花布手巾,绾危髻,为酒客换汤斟酒。”又有“小儿子,着白虔布衫,青花手巾,挟白磁缸子,卖辣菜。”制服便于顾客识别、市场管理,查看他们服务好坏、有无违规等。

宋代酒楼生意极好

百姓有钱,有事没事都爱喝上两口

剧中郦娘子开的“四福斋”和柴安经营的“潘楼”各种竞争。这不禁让网友们感叹:宋代的酒楼也太卷了吧!

李世龙表示,宋代的酒楼之所以内卷,主要是形势所迫。众所周知,大宋王朝的经济发展与人民富裕在我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人们有钱也乐意花钱。百姓习惯于在酒楼、饭店、茶馆里吃喝玩乐,再加上酒文化盛行,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喝上两口。市场大竞争也大,故产生内卷是理所当然的。

宋朝酒楼的硬装当属上乘,有很多都是重叠的高楼。在宋朝之前,只有皇宫内府才有高楼,是皇权的象征,平民百姓可够不着。而到了宋代,高楼成了酒楼的标配。此外,酒楼的服务堪称一流,稍微有点档次的门口都有两个小伙计。见了客人拱手齐胸,稳稳扎扎的鞠上一躬;布菜环节的服务也非常周到,什么时候该添茶添酒,什么时候该换菜换碟都是恰到好处,不会让客人皱一下眉头。

而为了提高竞争力,酒楼还会丰富自己家的娱乐手段,吹拉弹唱、玩具游戏、做到雅俗共享。

宋代流行“厚嫁”

结婚不讲门第更注重“钞能力”

剧中郦家五女出嫁,嫁妆丰厚到让人羡慕,不仅有钱财、首饰,还有田产、家具,甚至绣品。

李世龙表示,宋代流行“厚嫁”。当时世家大族与门阀制度已经垂落,结婚不再像唐朝那样讲求门第,反倒由于经济活动的兴起发展而越来越重视“钞能力”。与其要有名声来惨淡经营,倒不如多赚钱过好日子,所以想要结婚的话,聘礼跟嫁妆的丰厚程度也是相当重要的。

北宋仁宗时期名臣范仲淹曾写了一本关于家族规矩的书,叫《义庄规矩》。书中规定家族女子初嫁可以从族中支取三十贯,女儿若再嫁给钱二十贯。这只是家族公账给予女子的嫁资,此外女子的父母亲人还要添妆。由此可见,宋代的厚嫁风气有多浓重。

北宋崇尚淡雅自然的审美

珍珠状等妆容与唐代浓妆艳抹形成鲜明对比

剧中曾反复提及并推动剧情发展的珍珠妆,在历史上真的很流行吗?李世龙表示,珍珠妆起源于花钿妆,是一种源于秦汉时期古老的妆容,到了唐朝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北宋时进行了改良,形成了独特的珍珠妆,即将珍珠贴在额头、眉梢、嘴角等位置,以增加妆容的华丽感和优雅感。珍珠妆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财富积累程度以及女性对美的追求,还反映了北宋崇尚淡雅自然的审美,与唐代的浓妆艳抹形成了鲜明对比。

北宋还有不少大量使用绘画技巧的妆容。例如,“三白妆”是北宋最流行的妆容之一,即将额头、鼻梁和下巴三处涂白,以凸显面部的立体感,相当于现在的高光;“檀晕妆”是将胭脂或朱红与白色粉调和成浅粉红色的粉作为底妆,相当于现在的阴影。

图片来源自剧方微博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王雪莹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