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城三部曲”由作家海飞的三部“古谍”(古装谍战)作品《风尘里》《江南役》《昆仑海》组成。三部作品皆是以大明万历年间为时间背景,以锦衣卫少年团为主要人物,故事地点从北京到杭州、台州、琉球等地,融合了谍战、武侠、抗倭、传统文化、历史等元素,情节烧脑刺激,人物形象鲜明。
何以称为“繁城”?海飞告诉记者,“繁城”并非一个具象的地点,而是一个小说逻辑背景,因为谍战天然依赖城市空间,比如近代的卡萨布兰卡、哈尔滨、上海,古代主要就是首都、边塞、沿海等。另一方面,“繁城”是海飞想要营造的一种意象:市井小贩的叫卖声、西湖边的游船、神秘莫测的风尘里混杂着各类身份人物的空间……这些城市繁华美丽,历史悠久,人声鼎沸,充满着人间烟火,但同时它又是充满着凶险的。古时的锦衣卫小队,潜伏的倭寇,诸多小人物,犹如现在的大都市里的人一样,有着生活的困顿、焦虑、时代巨变对他们人生的裹挟,然而在一个特殊的时机下,他们将面临着极致的生活与信仰的考验……
这三部作品,海飞很难说最喜欢哪一部,因为都是他全身心投入创作出来的。他喜欢《风尘里》京城暗战的氛围,也喜欢《江南役》中杭州城水汽氤氲中的刀光剑影和人性挣扎,还喜欢《昆仑海》的人物结构,因为好的人物结构会让故事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一样,不断向外生长。这部小说里,少年锦衣卫昆仑在台州府经历惨败之后,当他前往琉球国执行任务的时候,要割下以为是英雄其实是叛徒的父亲的头颅,因为那头颅上被父亲骆问里刺上了大明海防图。昆仑一直在搜索那个代号“花僮”的人,但他没有想到,这个倭国派驻琉球的特务头子,竟然是他最好的少年朋友的生父……这些缠绕的故事,得益于人物结构的紧密。这些也是海飞从编剧工作中获取的经验,将其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海飞说,创作本身就是弥补遗憾的过程,每次创作新作品也都会尽力修复或者弥补老作品的缺憾。
“古谍”小说是近几年提出的说法,海飞说,他2017年构思、2019年发表《风尘里》的时候都还没有“古谍”的概念,但这类内容的创作其实早就存在,“古谍”一词只是将带有这类元素的小说标签化,更方便读者理解其主要特色。如果问自己的“古谍”小说相比市场上其他“古谍”小说有什么特殊之处,海飞说,他更在意的是人物的内心,以及传统文学的叙事风格。英雄也好叛徒也罢,面对信仰、绝境、两难等选择时,一个人是为何做了如此的选择?他更在意深究这些深层次的原因,而不是只写结果。“我也看过市面上一些谍战作品,其中一部分作品更关注在‘诡计’上,众多人物会层出不迭地出场,只为完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自己的创作风格,是遵从谍战题材必须遵从的铁律之外,将更多的笔墨会用在人性的挖掘上。”
很多“古谍”作品,都会把当今的一些破案手段运用到自己的作品里,显得主角很高明。对此,海飞倒是不以为意,觉得谍战与悬疑、罪案小说这些在写作上有着许多共通点,当下的确有很多“古谍”小说或影视取用当代破案的元素,但是“这些破案手段属于一个技术层面的功底,更高要求、更高境界是从人性上的反转、转变,以及人在身处绝境时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力感来切入”。
正如《青年文学》主编张菁对其作品的评价:“在海飞作品字句的背后是斑驳的生活,多舛的命运和人心的深暗,所以我们也会在他的作品里看到烟火蒸腾的人间,发现隐秘在其中的幽微情感和人性。不管海飞书写的是哪里,不管他的写作题材如何变化,他始终是在写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究和剖析,写在不同处境不同时代之下,人性之中的良善与阴暗的纠结与挣扎,在困境之中对自我的认知和对人生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