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乔宇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计划以深度定制的方式打造并推出三款高端型号的AI眼镜。”2月14日,中国移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周武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中国移动计划携手多家行业领先的科技企业,于2025年全年推出涵盖拍摄显示版、拍摄版、显示版及音频版四大系列的十余款AI眼镜产品。
另据了解,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研发的AI眼镜产品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正式面市;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eSIMAI运动眼镜已于去年下半年正式开售。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信首席分析师王兴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大通信运营商集体布局AI眼镜,将引领行业的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的进一步提速。同时,鉴于中国移动等巨头的陆续入场,预计AI眼镜的技术难题将被逐一攻破,消费电子产业链上的相关上市公司亦有望受益。
产品开发正在推进
在2024年10月份,中国移动已在2024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展示了多款AI眼镜产品。其以自研九天大模型为能力基座,为上述产品提供了AI能力服务。九天75B模型已通过镜像方式接入“魅族”和“李未可”等品牌的AI眼镜。中国移动旗下的终端公司正在推进上述产品的规划与开发。
中国移动对于AI眼镜未来的市场空间抱有较为积极的预期。
据中国移动相关技术专家介绍,在C端场景中,AI眼镜能够成为使用者的超强智能助手。通过识别用户的声音、手势或眼动方向,AI眼镜就能提供实时翻译、导航、日程管理、信息检索等服务,从而提升使用者的日常工作效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AI眼镜和智能手机的功能将各有侧重。随着技术的成熟,两者功能将进一步融合,AI眼镜有望冲击智能手机的市场地位。”
在B端场景中,AI眼镜能够广泛应用于娱乐、教育、医疗、工业等多个领域。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和MR(混合现实)技术,AI眼镜能够将虚拟信息无缝叠加到现实世界中,助力远程手术、远程操作指导以及虚拟创作等场景的实现。
2024年以来,中国移动以AI终端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坚定践行三条AI终端发展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一,公司积极推动垂域智能体规模化落地,目前主要以公司通信智能服务为切入点,与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支持“灵犀”垂域智能体的服务。其二,公司持续推动基础大模型在端侧的落地,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首款支持九天大模型的千元档5G手机产品,推动魅族眼镜接入九天大模型并实现商用。其三,公司积极打造端侧智能体,以九天大模型为基石,联合芯片厂商完成端侧1B、3B大模型开发和优化。
通信运营商集体入局
除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亦积极参与到AI眼镜赛道当中。
在此前举办的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携自研的AI眼镜产品亮相大会展台,展出产品已经能够实现拍摄照片、拨打电话、跨语种翻译等功能。
2024年9月份,中国联通官方微博宣布,eSIMAI运动眼镜正式开售。该产品已集成全彩AR显示、语音对讲、心率监测、实时导航、高清拍摄等功能。
业内普遍认为,AI眼镜前景广阔,市场空间较为明朗。有券商研报显示,AI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眼镜硬件的不断升级,将共同推动AI智能眼镜的出货增长。据Wellsenn预测,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量将增长至400万副,到2030年,AI+AR技术有望发展到成熟阶段,AI+AR智能眼镜将进入到高速发展期,2030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有望增长至8000万副。
但也应看到,AI眼镜想要进一步提升市场规模,仍需突破续航、显示效果、舒适性、成本等方面的瓶颈,其应用场景和开发者生态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王兴看来,头部通信运营商的陆续入场,将加速AI眼镜技术的突破进程。这些通信运营商不仅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掌握流量入口,在培育AI眼镜应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还拥有大量“懂业务、懂技术”的合作伙伴,在产品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场景的完善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预计随着AI眼镜产品的逐步落地,通信运营商将能够获得新的收入增量,消费电子产业链上的相关合作伙伴也将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