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投奔张作霖的张宗昌,被任命为第三旅旅长。这时边境上涌来许多白俄的溃兵,这些白俄兵不能回国,又被苏联红军堵击追剿,于是就各处流窜,沿着边境来到张宗昌所部驻守的五站附近。 五站虽然地处偏远,但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扼守着东北通往俄国的重要通道,是军事和贸易的重要枢纽。正因如此,奉系军阀张作霖才派遣新投奔的张宗昌担任第三旅旅长,驻守此地。 从军事角度看,五站山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边境地区的各种威胁。张宗昌到任后,每天都要处理边境纷争,应对游匪骚扰,维持地方治安。 张宗昌来到五站,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 几个月前,直皖战争的炮火尚未消散,张宗昌还在直系军阀曹锟麾下效力。身经百战的他因骁勇善战而备受器重,然而直系在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打破了他原本的计划。 直系一蹶不振,各路军阀势力此消彼长。张宗昌意识到继续留在直系已无前途,遂果断选择另谋出路。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宗昌将目光投向东北。 他看中了正崛起于东三省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此时的张作霖已控制东北三省,实力逐渐壮大,急需吸纳能征善战的将领以扩充势力。 张宗昌的到来正合其意。初次见面,张作霖便对这位气度不凡、战功显赫的将领颇为欣赏,立刻委以重任,任命他为第三旅旅长,驻守五站这一战略要地。 五站地处偏远,环境艰苦,远离城市的繁华。但在张宗昌眼中,这不仅是一次历练,更是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他迅速整顿军纪、修筑防御工事,很快便在五站站稳脚跟。 他将防务安排妥当时,一支白俄溃兵部队突入五站。 这些溃败逃亡的白俄士兵携带着大量精良武器,且其中不乏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官和技术兵种。张宗昌意识到,这不仅是个难得的机会,更是一次可以提升战力的契机。 此时的东北,正处于军阀混战的动荡时期,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对于谋求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张宗昌立刻派人联络白俄军队的代表谢米诺夫,展开谈判。 谈判的内容很明确——白俄军队需要食物、物资和庇护,而张宗昌急需他们的武器装备和军事经验。 双方一拍即合,经过几轮商谈,迅速达成了协议。这批武器装备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张宗昌部队的军备水平,尤其是在火力配置上有了质的飞跃。 不仅如此,张宗昌为妥善安置这些白俄士兵,特别成立了一支由白俄军官聂卡耶夫统领的独立部队。 这个安排既维护了白俄士兵的尊严,又有助于集中管理和有效统筹。五站的军营因此变得格外热闹,白俄士兵带来的先进军事训练方法很快在整个部队中推广开来。 无论是队列操练、战术布置还是射击训练,中国士兵都从这些白俄军官身上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巧,部队的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 张宗昌的扩军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为了弥补部队兵源不足的问题,他在东北各地设立了多个招募站,并派出得力助手李恒珍秘密返回山东老家招募新兵。这项工作远比想象中困难重重。 当时,山东正是各路军阀争抢兵源的热点区域,每个村镇的年轻壮丁几乎都被征募一空。 更棘手的是,从山东到东北路途遥远,沿途布满其他势力的哨卡和关卡,稍有不慎便会被截留甚至没收招募的新兵。 为了避开敌对势力的盘查,李恒珍不得不采取分批转移的方式,将新兵分散在商队和民船中隐秘运送。 一小队新兵险些因暴露身份而被地方军阀扣押,幸好当地的商人及时相助,才化险为夷。这些新兵到达五站时,虽然疲惫不堪,但看到整齐划一的军营和装备精良的部队后,眼中多了几分自豪与期待。 五站军营的壮大让张宗昌手中的力量愈发强大。 李恒珍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方式,将新招募的士兵分批送往东北。他们白天藏在商队中间,晚上则趁着夜色赶路。有时还要通过行贿来打通关卡。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将这批新兵安全带到了五站。 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军费开支,张宗昌在驻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他利用边境地区的特殊位置,默许部下经营鸦片贸易,同时开设赌场收取规费。 不正当的收入,成为了扩充军队的重要财源。 当地官员向张作霖报告说,张宗昌不仅私自扩军,还与白俄势力来往密切。张作霖随即派出其子张学良和心腹将领郭松龄前往五站调查。 张宗昌表现得十分谨慎,他带着张学良和郭松龄参观了军营,展示了部队的训练成果,并详细解释了收编白俄军队的原因。 他强调这支部队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加强边防,维护奉系在边境地区的统治。 张宗昌还特意安排了一场军事演习,让白俄部队和中国部队联合演示。整齐的队列,娴熟的技战术动作,以及部队表现出的良好素质,给张学良和郭松龄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终,张宗昌成功打消了张作霖的疑虑。不仅如此,他在处理白俄问题上表现出的手腕,以及在边境地区站稳脚跟的能力,反而让张作霖对他更加信任。 1922年年底,张宗昌已经在五站建立起一支人数过万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因为吸收了白俄军队的经验,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1922年,投奔张作霖的张宗昌,被任命为第三旅旅长。这时边境上涌来许多白俄的溃兵
人生舞台演绎
2025-02-15 18:07:11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