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内裤事件”百万索赔背后的双刃剑

钱江晚报 2025-02-16 09:36:00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王景平

近日,河南知名零售企业胖东来就"内裤染色致敏事件"发布长达53页的事件调查报告。

奖励顾客500元再追责不低于100万

报告中详述了“红色内裤掉色、过敏〞事件的处理过程。由于未按照流程标准为顾客处理与解决,给顾客造成伤害且造成社会负面舆论影响,实习班长、店助、店长等六名员工受到免职等不同程度的处罚。同时依据《胖东来客诉处理标准》,给予顾客发放500元投诉奖,跟踪顾客健康恢复状况并承担相关医疗费用。

胖东来对涉事商品进行了鉴定,评定结果为综合三家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可以认定,胖东来服装部销售的中山市民伟制衣有限公司旗下“富妮来品牌〞女士基础舒适内裤为合格商品,此品牌目前已经恢复正常上架销售。

但同时,胖东来对此次自媒体从业者的投诉硬气发声:作为自媒体从业者,应当知道在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的前提下,就发表相关言论,可能会对产品的经营者及品牌声誉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在发表言论前应当更为谨慎,但其未尽到这一注意义务。此事件发生后,也造成了诸多客诉问题、信任问题以及对胖东来的负面评价。结合其发表的视频引起的社会关注及影响,涉嫌严重侵犯公司名誉权!

胖东来认为,此事件发生后,造成了诸多客诉问题、信任问题以及对胖东来的负面评价。对于严重侵权的行为,胖东来原则上追责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到此,这场始于产品质量争议的事件,已演变为零售行业质量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企业危机公关的典型案例。

危机公关的双刃剑

胖东来百万追责的声明也引发了两极反应。支持者认为此举可遏制网络谣言,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伟分析:"若确实存在恶意诽谤,企业有权维权。但需注意,消费者基于真实体验的差评受法律保护,不能与侵权混为一谈。"

而也有不少声音质疑企业"重拳出击"的合理性。有品牌专家指出:"在质检争议未完全消除时,高调追责容易被视为转移焦点。胖东来以'极致服务'著称,但此次事件暴露其危机应对存在逻辑矛盾——既要强调'客户至上',又对投诉者采取法律威慑,这种撕裂可能加剧信任危机。"

截至发稿,胖东来涉事内裤仍在部分门店销售,但货架旁新增了"温馨提示":建议易敏体质者初次穿着前进行浸泡清洗。

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留言:"如果质检真的周全,为何需要消费者自行'排雷'?"这场由一条内裤引发的风波,仍在拷问中国零售行业的责任边界。

1 阅读:199

评论列表

用户45xxx60

用户45xxx60

3
2025-02-18 19:33

胖东来毕竟不是浙江企业,没有浙江企业的996福报,太不应该的[笑着哭]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