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交通网络如同蓬勃生长的根系,将三地紧密联结。11年间,从定制快巴的灵活穿梭到跨省地铁的破界延伸,从高速路网的立体交织到世界级枢纽的拔地而起,“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已从蓝图变成现实。这些变化不仅重塑着地理意义上的京津冀,更让跨省通勤成为新日常,让“双城生活”有了可能。
跨省通勤的新选择
拼车、挤公交是不少跨省通勤族无奈的选择,如今,舒适便捷的定制快巴成为通勤新宠。“点对点、门对门”,准时准点的定制客运服务在京津冀地区迅速“走红”,为跨省通勤族带来全新体验。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北京市已试点开通北京至廊坊“北三县”、天津武清区等地区的“京津冀定制快巴”。其采用“预约出行、灵活设站、车随人走、就近上车”运营模式,按需设站、动态调线,还具有远端安检、使用公交专用道等优势。
试点以来,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线路已拓展至11条主线和37条支线,其中北京国贸至“北三县”的3条主线自开通后累计开行超2.3万个班次,日均客运量5100人次,平均实载率达93.1%,日均减少3000余辆通勤进出京小客车出行,基本达成1小时通勤目标,有效缓解进出京交通拥堵,降低乘客出行成本。
2024年10月12日,北京至天津海教园的通勤定制快巴开通试运营,这也是目前京津冀间运营里程最长、发车最早的通勤定制快巴。在京从事装修工作的牛先生家住天津海教园,他一周需三次往返京津。此前,他先打车到天津站,再乘京津城际、转地铁去工作地,通勤超两小时,花费过百元。如今,乘坐定制快巴,从小区门口上车,睡一觉就到十里河地铁站,单程省下40多元路费,这样的通勤方式让他赞不绝口。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环京通勤人员约70万,其中廊坊“北三县”通勤者超20万,自2022年7月开通“北三县”到国贸地区的通勤定制快巴后,广受好评。
“路”的延伸也拉近了三地间的交通距离。过去,“北三县”大厂居民进出京常走的是武兴路、友谊大桥一线,每天上下班高峰期拥堵严重。2024年国庆假期前,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开通,全线通车,大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距离缩短约5公里。假期结束后首个工作日,记者实测后发现,从大厂经厂通路到潞城地铁站仅约20分钟,不少通勤族已改走此路。
通勤族赵先生感触很深,“这条道路的条件确实更好,我就在通州上班,导航显示开车从我家到公司只要35分钟,比之前要快15分钟,现在大家的出行选择更多样,希望以后两地间的通勤越来越便利。”
随着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建成通车,京冀两地间的交通连接变得更加紧密,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之间的主要连接干线道路增加到了11条。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中,首条京冀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备受瞩目。这条线路全长约81.2公里,设22座车站,连通北京朝阳、通州、平谷区及河北三河市,其中河北段长约30公里,设5座车站6个区间。
近期,平谷线河北段燕郊站到神威大街站盾构区间双向贯通,标志着河北段第三个盾构区间贯通。截至目前,22号线河北段土建工程已经完成总量的50%。22号线建成后,从河北燕郊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仅需9分钟,廊坊北三县到达北京CBD东大桥站最短时间约为32分钟,大幅提升跨省通勤的出行效率。
越织越密的高速路网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的高速公路可谓“年年上新”,高速路网愈发密集。2014年至今,京昆高速、京秦高速、首都环线高速、京礼高速、大兴机场高速、京雄高速、京蔚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构成三地高速公路“主骨架”,为居民出行、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架起通途。
2024年12月30日,京蔚高速全线通车运营,通车后,北京西六环至河北蔚县通行时间由3小时缩至2小时以内,河北涿鹿县与北京1小时通达。
作为北京正西方向唯一的高速公路大通道,京蔚高速将直接连通北京市西部山区和张家口南部地区,并通过二广高速连通山西大同,通过荣乌高速连通我国西部地区,通过太行山高速连通太行山革命老区。
北京市交通委工程协调与市场监管处副处长章小军表示,京蔚高速全线通车后,将有效缓解北京西北、西南通道的交通压力,给京礼、京新、京藏高速公路分流,提升北京西部山区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对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和产业转型、旅游和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沿线居民对这条路带来的变化感受最是深切,门头沟区齐家庄村村民尚显清告诉记者,“以前走109国道进城,到门头沟城区就要两个多小时,去北京中心城区更久,所以没事儿的话很少进城。高速开通后,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方便多了,节假日年轻人也爱回村,村里热闹不少。”
京雄高速作为连接北京和雄安新区间的高速主干线,也拉近了两地间的公路距离。2023年12月28日,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五环至六环段贯通,全线通车,北京西南五环驾车至雄安新区可1小时内通达。京雄高速的部分区段与京石高铁并行,透过车窗就能看到复兴号列车飞驰而过。
从路网布局看,京雄高速是北京连接雄安新区的便捷直通高速,与京港澳、大广高速形成互补可靠的区域高速公路网,为雄安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轨道上的京津冀助力打造“1小时交通圈”
高铁作为跨市域交通的重要实现方式,在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过程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京津冀区域内高铁总里程已经由2013年的1284公里跃升至2024年底的2669公里,实现对区域内地级市全覆盖,“1小时交通圈”崭露头角,“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已然成型。
京津城际铁路堪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经典范例,2008年通车,运营17年,实行公交化运行,最短发车间隔仅3分钟,这条连接京津两地的城际铁路正在为京津“双城记”夯实交通根基。
如今,每日七八万人乘坐京津城际铁路穿梭两地,天津居住北京工作、商务往来、周末休闲度假的群体都在不断增加,交流合作频繁。近年来,京津“双城生活”日渐便利,周五晚、周一早变成了常态化的通勤高峰。
为便利通勤,铁路部门也在持续优化服务,2024年,北京南站对京津城际快速进站厅进行扩容改造,增加候车面积约260平方米,提升旅客承载能力。
作为京津城际铁路上的途经站,亦庄火车站2024年10月1日开通运营,填补亦庄新城铁路运输空白,织密区域高铁网。同年12月10日起,京津城际实施新列车运行图,亦庄站经停列车由6对增至12对,早晚高峰各有1对停靠亦庄站和武清站,亦庄站最晚列车延至21时后,日均发送到达旅客超2300人。
在北京的西北方向上,2019年12月30日开通的京张高铁同样吸睛,作为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至2024年年底已满5周年,其间更是完美完成了北京冬奥的服务保障任务。中国铁路北京局数据显示,5年来,铁路部门借助5G、北斗等前沿科技保障京张高铁平稳运行。清河站作为始发最大站,5年发送旅客2253万人次。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正拔地而起,未来这里将成为京津冀交通网络的关键枢纽,实现“七线换乘”。
2月12日,新京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春节过后,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已复工复产,近3600人返岗,预计年底基本建成。十片最具标志性的“京帆”屋盖高高扬起,枢纽整体样貌已经分明。施工人员忙着进行一体化风管安装、电气管线安装、电缆铺设、装饰装修……被切割的钢管溅出火星,复工复产的场景十分火热。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也是“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节点,将集成2条城际铁路、4条轨道交通、1条市郊铁路、15条公交接驳线路;实现15分钟直达首都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机场和河北唐山,1小时到达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高效辐射京津冀、快速连接中心城区、便捷服务副中心。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三地”朋友圈
近年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辐射力持续拓展,京雄城际、津兴城际、怀兴城际廊兴段等铁路通车,让京津冀三地旅客前往大兴机场愈发便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京雄城际铁路自2020年12月27日实现全线贯通,线路全长91公里,最高时速350公里,设北京大兴站、大兴机场站、固安东站、霸州北站、雄安站。北京西至雄安最短运行时间50分钟,北京西至大兴机场用时29分钟,大兴机场至雄安站用时19分钟。
2024年12月18日,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满一周年,这条线路全长101公里,起自天津西站,接入大兴机场站,设6座车站。它也成为京津间继京津城际、京沪高铁、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后,又一连通双城的高速铁路线路。
中国铁路北京局数据显示,一年来津兴城际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52.3万人次。运营期间,单日最高发送旅客0.97万人次,列车数量从初期每日8列增至目前最高18列。铁路部门也在持续优化运输方案,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2024年12月28日,大兴机场的“朋友圈”继续扩容。当日,怀兴城际廊兴段开通运营,廊坊居民迎来出行利好,前往大兴机场有了更优选择,还能通过线路衔接畅达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从廊坊北站最快15分钟可到大兴机场站,最低票价6元,还能直达北京西站。
在开通首日就有不少旅客尝鲜体验。旅客孙先生点赞道,“以后去大兴机场首选高铁,便宜又准时,希望未来的车次能更加丰富。”
怀兴城际铁路全长135公里,设13座车站,率先开通的廊兴段起自廊坊北站,新建线路39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设廊坊北、廊坊西、礼贤等新建车站,接入大兴机场站。固安东至大兴机场站城际铁路联络线连接怀兴、津兴城际。
2025年新年伊始,京雄快线北京段盾构区间双线贯通,迎来“开门红”。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京雄快线)永清临空站—大兴机场站区间北段左线和右线相继洞通,此前南段已双线洞通,标志着北京段盾构区间全贯通,即将铺轨。线路建成后,从雄安航站楼站到大兴国际机场仅需30分钟,对构建京雄一小时都市圈、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意义重大。
新京报记者裴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