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智驾的车型,将成为少数派。
近期,比亚迪召开了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推出了“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该系统分为A、B、C三个级别,能够覆盖全系车型,在高速NOA与城区NOA领域,均有着充足的技术储备。
“天神之眼”的发布,将会带来两个主要影响。
一个是推动智驾平权。
以前,智驾主要搭载于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属于豪华品牌的专属配置。而这次,天神之眼最低能够覆盖至7万元级别的车型,强力推动了智驾平权。
另一个是加剧行业竞争。
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厂商,主要依赖“智能驾驶溢价”策略,也就是通过搭载智驾,提高产品价格。而比亚迪做到了“加配不加价”,将对这些新势力厂商造成冲击。
随着车企的竞争,智驾产品整体价格可能会下降,全民智驾正加速成为现实。就像智能手机时代成就了台积电,汽车智能化浪潮里,一群“卖铲人”正在闷声发大财。
那么,这些“卖铲人”是如何参与其中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不妨来看看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智能驾驶从层级结构上,可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
这么说可能不好理解,我们可以把智能驾驶系统想象成人体,感知层就像是人体的“眼睛和耳朵”,决策层是“大脑”,执行层是“四肢”。这三者的协同合作,让智能驾驶得以实现。
感知层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决策层包括芯片、域控制器等,执行层包括智能底盘等。
在激光雷达领域,国内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做得不错;在域控制器方面,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智能底盘上,保隆科技、伯特利持续发力。
其中,保隆科技作为比亚迪的核心供应商,实力非常强劲。
早在2008年,保隆科技就与比亚迪建立了合作。近年来,公司为比亚迪提供轻量化底盘结构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空气悬架系统产品等。
能够成为比亚迪的供应商,侧面印证了保隆科技具有强悍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保隆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产品布局全面。
保隆科技业务布局广泛,覆盖轻量化和智能化等多个领域。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汽车金属管件及多种智能驾驶零部件。
2024年上半年,TPMS产品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营收占比达31%。简单来说,TPMS产品,就是专门用来监测轮胎压力的,能够预防爆胎和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第二,客户资源丰富。
保隆科技客户众多,除了比亚迪之外,公司还有华为和特斯拉两个大客户。保隆科技是智界TPMS和空气悬架系统的供应商,同时还给特斯拉提供座椅传感器等产品,实力非常强悍。
在这方面,保隆科技与赛力斯很像,都是通过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实现业务的快速拓展。
此外,保隆科技还与上汽、蔚来、小鹏等众多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双目立体视觉摄像头,获得了头部新势力车企的飞行汽车项目定点。
如此丰富的客户资源,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优势。
不仅如此,保隆科技未来的成长路径也很清晰。
首先,智能驾驶加速渗透。
预计2023到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L2级及以上)渗透率将从47%提高到60%。数据显示,渗透率每提升1%,将会产生20亿的智能驾驶增量市场。
也就是说,2023到2025年中国有望产生超过200亿的增量市场。比亚迪“天神之眼”的推出,有望加速这一趋势。
在智能驾驶领域,保隆科技的ADAS等产品优势显著,已经获得客户订单。截至目前,公司ADAS业务在手订单约75亿,空气悬架系统产品定点项目的未来销售金额预计超过230亿。
要知道,保隆科技2023年总营收是58.97亿,上述ADAS在手订单金额与空气悬架系统产品定点项目预计销售金额合计后达305亿,相当于其总营收的5.2倍。随着订单逐渐转化为公司的收入,保隆科技的业绩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其次,汽车轻量化迅猛发展。
汽车轻量化,简单来说就是给汽车“减肥”,通过降低车身重量来优化性能。
比如,一辆1.5吨的汽车从静止加速到60公里/小时可能需要10秒。如果车身重量减少25%,那么同样的加速过程可能只需要8秒左右就能完成。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轻量化的好处不仅仅是提升加速能力,还能显著增加车辆的续航能力。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减重10%,续航能够提升6%-8%。
在汽车轻量化领域,保隆科技能够通过成熟的技术,使产品重量降低20%-30%,并且其轻量化底盘结构件已向比亚迪供货。公司未来有望受益于比亚迪汽车销量的增长实现产品的放量。
最后,海外业务快速放量。
2020年以来,保隆科技的海外收入占比维持在50%左右,与国内收入占比基本相当。
产品出海后,其毛利率通常会更高。2020到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约为30%,高出国内业务约10个百分点。
当国内还在卷价格时,公司已在海外市场收割技术溢价了。随着产品进一步出海,保隆科技整体毛利率水平有望得到提高。
总的来说,保隆科技产品布局全面,手握比亚迪、华为、特斯拉三张王牌,具有显著优势。随着智驾、轻量化业务的放量,公司有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转自:浪哥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