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作为名士之城,在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小街僻巷里,都会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遗踪和风雅旧事。
梁佩,字式玉。其生平事迹县志无载。然在王贤仪《家言随记》中有记载:
梁式玉佩,家历城东十里窑头庄,门对雁翅山,竹篱梧院,教稼课子,恬如也。自以不成名为憾,延其业师杨叔山复训幼子约。
书影:《家言随记》
窑头庄,且门对雁翅山,竹篱绕门,梧桐覆院,故称:雁翅山庄。
雁翅山,又作燕翅山、砚池山,海拔高度198米。位于今历下区姚家街道姚家村西南。燕翅山下蕴藏铁矿。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此山下开采铁矿,由于矿坑底部冒水,形成一个长约150米,宽35米,深约29——30米的深水池,水质清澈,常年不涸,当地群众称之为“砚池”。
砚池近照
回到古代。王贤仪之子王钟霖又对雁翅山庄有补充说明:
读书可感,庄依众山,夏雨,涧如飞瀑,两崖石冲作奇状,庄西大石桥观水已快事。雁翅山半有明高唐王墓。
(均见清刻本《家言随记》卷四)
王钟霖何以对此如此熟悉,原来是,道光十四、十五年,他曾经在梁式玉家里读书,还因此结识了邻村马家庄的济南名士姚庄持。(“道光甲午、乙未读书式玉丈家,邻村马家庄姚以临先生庄持,辛巳孝廉,及门皆名俊。”)道光二十九年梁式玉携儿子昌绪专程到王钟霖家,拜托王钟霖为他撰写“雁翅山房”额(“己酉夏,丈携子昌绪相访,为书雁翅山房额。”)如今,二十年过去,梁式玉已成古人,而其子昌绪入了县学。(“弹指廿年。丈逝世,昌绪入县庠。”)
历下名士杨补廷,字益之。贡生。候选训导。能诗。有《过城东窑头庄梁式玉雁翅山房》:
爱此园中景,清幽远世情。
菊花随地发,野鸟近窗鸣。
屋角青山露,林梢绛叶明。
碧梧间修竹,惟觉助秋声。
(清刻本《国朝历下诗钞》卷三)
书影:《过城东窑头庄梁式玉雁翅山房》
这是我们今日所见唯一一首描绘雁翅山房的诗作。由诗中看,雁翅山房的特色在清幽的田园之趣,“菊花随地发,野鸟近窗鸣”,见植物、动物之亲人,而“屋角青山露,林梢绛叶明”,彰显“山房”青翠宜人之特征,梁式玉在院落大种修竹与梧桐,所谓梧阴匝地,槐荫当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无疑给雁翅山房平添了几分清雅、尊贵的气息。
杨补廷还有《梁式玉、王雨生偕游龙洞佛峪》(二首),王雨生,王钟霖是也,此足见杨补廷与梁式玉、王钟霖乃为好友。
书影:《王钟霖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