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写好“土特产”大文章,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大河网 2025-02-17 12:10:24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在大江南北,许多地区着笔“土特产”这篇文章,以小切口带动产业,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收入稳步增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广袤的大江南北,诸多地区正积极书写“土特产”文章,以小切口带动产业,为农民铺就致富之路,绘就出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从乡村振兴角度来看,写好“土特产”文章意义重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土特产”是乡村独特资源的集中体现,做好这篇文章能够激活乡村的各类要素。比如海南万宁市北大镇尖岭村利用橡胶林下闲置土地种植“如意菜”,让曾经的闲置资源变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而且,“土特产”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紧密相连,发展“土特产”产业能促进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协同发展,助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

对于产业发展而言,“土特产”是绝佳的切入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土特产”丰富多样,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深厚的资源基础。以“土特产”为小切口,可以延伸产业链条。过去,土特产多是“提篮小卖”,如今,通过发展初加工、仓储保鲜、电商销售等,实现了从产品到产业的转变。像宁夏中卫市何滩村的手工馍馍,通过快递走向全国各地,不仅让传统手艺得以传承,还催生出了电商、物流等相关产业。河南十大土特产:信阳毛尖、开封花生糕、洛阳牡丹饼、西峡猕猴桃、驻马店板栗、卢氏木耳、汝阳红薯粉条、郏县饸饹面、灵宝苹果、卢村芝麻油,各具风味,承载中原文化,馈赠佳品。各地围绕“土特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才能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农民致富方面,“土特产”更是功不可没。“土特产”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农民不仅可以在种植、养殖环节获得收入,还能参与到加工、销售、旅游服务等多个环节。比如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僧念镇段村发展养羊产业,村民有的从事养殖,有的在羊汤店经营,还有的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实现了多元增收。而且,通过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联农带农机制,农民能够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此外,随着“土特产”产业的壮大,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要写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还需多方发力。各地要强化规划引导,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避免盲目跟风和无序发展。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土特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品牌赋能产业发展。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土特产”的品质和产量,加强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总之,以“土特产”为小切口带动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民致富的重要路径。只要各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挖掘“土特产”的潜力,就一定能让“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名片”,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广袤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李焱)

1 阅读:3
大河网

大河网

河南省首家重点新闻网站,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