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刘千通讯员张煜锌
王奶奶(化名)已经退休多年,身体一直都很健康。因为对父亲、妹妹、弟弟都因肺癌去世,她对体检尤为上心,每年除了单位体检外,都会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肿瘤科门诊,定期复查胸部CT和肿瘤标志物。尽管体检各项指标都良好,她还是很担心自己也会得肺癌。
2018年10月,在王奶奶72岁时第一次查出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最大11mm,边界部分欠清,密度欠均匀。因心理负担很重,不愿意面对肺癌,更是害怕手术、化疗,所以拒绝进一步行病理穿刺诊断。
随后两年复查CT结节大小稳定。但2021复查CT,结节增大,结节最大直径14mm,2022年为16mm,2023年为18mm。
▲2024-12患者胸部增强CT图像
就在2024年12月,78岁的王奶奶复查胸部CT显示,结节直径从最初的11mm,增大到21mm,而且呈现边界不清,部分为磨玻璃影。
除了CT提示结节逐渐增大,血液检查还显示癌胚抗原异常升高,骨扫描提示多发骨转移,临床高度考虑是肺癌晚期,她担心的是终于还是发生了。
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肿瘤科徐国暑副主任医师的耐心沟通和劝导下,王奶奶最终还是克服心理问题,同意行CT引导下肺部结节病理穿刺活检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浸润性肺腺癌。进一步基因检测显示“EGFR基因突变”,这是肺腺癌患者常见的驱动基因类型,可采用靶向药治疗。
最后,徐国暑带领医疗团队认真、仔细分析了患者的病情,为王奶奶制定了以靶向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的综合抗肿瘤方案,至今病情控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