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周勇
杜甫江阁位于长沙市河东城区西湖桥,地处湘江路中段和西湖路交界处,为湘江风光带的一部分。笔者是下午一点多到江阁位置的,凭江而望,橘子洲头似一头睡狮静卧在一侧。江水微澜,寒凉的风吹送着节后的烟花气息。岳麓山在更远处伏卧,蜿蜒如一条长龙。
此刻,我的思绪漫溯到杜甫可歌可泣的一生。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他在长安自称"少陵野老"。他的家世是显赫的,祖父杜审言担任过洛阳丞、修文馆直学士、著作佐郞、膳部员外郎等官职。杜甫的父亲杜闲先后任过朝议大夫、兖州司马等官职。可以说是典型的“官N代”。杜甫本人“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然而,正是这优渥的条件延宕了他考取功名的人生。
二十三岁前的杜甫过着游山玩水的日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杜甫才参加考试,但一直未考取功名,直到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就是专招偏才奇才,杜甫闻讯即结束“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与李白辞别,只身赶往长安一搏功名。然而正值嫉贤妒能的李林甫当政,杜甫“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从此,渴望功名的杜甫开始长达十年的“京漂”。不久后,父亲死于兖州司马任上,其后妈拖着三个弟妹生活,无力支撑杜甫。这时,断了生活开支的他开始到处投赋寻找活路,然而,没有人肯帮他。天宝九年冬天,忽闻玄宗开年正月将举行庆典,立刻想起了他爷爷的路子,琢磨着拿赞美诗作敲门砖。年届奔四的杜甫向唐玄宗先呈上《进〈三大礼赋〉表》,后又辗转献上潜心创作的《三大礼赋》,孤注一掷。果然,玄宗李隆基看了《三大礼赋》觉得写得奇妙,遂将杜甫收进集贤院待任。
然而,由于李林甫作梗,其长期得不到任用。好不容易寻找到机会,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被授一个河西尉,级别正九品下,日常职责就是捕盗、征收赋税这些杂事,他嫌官职太小不愿去赴任。
同年十一月,朝廷重给杜甫安排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就是看守军中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的小官。杜甫赴任时,已经是43岁的大叔了。
杜甫刚赴任胄曹参军,就爆发了“安史之乱”。皇帝逃了,新主唐肃宗即位,杜甫带着一家老小避难于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再后来,被俘虏押解至长安,杜甫寻机逃出,被唐肃宗授左拾遗一职,职级为从八品上。后又因帮助营救宰相获罪,贬为华州(今华县)作司空参军。从此,杜甫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不再谋求竞位升迁。他决定告假回家省亲,此时唐军与安史叛军二度之战爆发。一路上杜甫写下《三吏》《三别》记下百姓疾苦,揭露尖锐现实,这些诗作如果让皇帝知道,肯定是要吃官司的。所幸当时消息闭塞,皇帝无从得知,相安无事。
回到华州,杜甫一家为生计“负薪采梠”,又有儿女饿死,他愤而辞官,为求家人平安,他逃到成都,在好友、成都尹严武等帮助下,于浣花溪畔建了几间草堂,从此过了几年安稳日子。永泰元年(765年),严武病死,杜甫携家眷打算去郴州投靠舅舅崔湋。行至夔州,杜甫一家上岸,吃的是槐叶汁冷面,杜甫觉得味道极美,当场作诗一首。诗中写道:“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此时的他,还在牵挂君王的安危,可见其忠君执念之坚。
公元768年冬,杜甫从湖北公安来到湖湘大地,开启了他的“长沙三万里”。他先在岳州稍作休整,然后赶往潭州求助好友韦之晋。谁知待他来到潭州,韦之晋已暴病身亡,穷困潦倒的杜甫,只得在长沙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杜甫在潭州(长沙)不久,爆发了“臧玠之乱”,杜甫逃至衡州(衡阳),本打算去投奔郴州的舅父,到了耒阳,一场洪水阻断了水路,无法前行。只好返回潭州。
在长沙寓居的岁月里,杜甫有过在南湖港附近的长沙驿楼与友人相会、话别;他还去爬岳麓山,游历麓山寺、道林寺两座寺庙,欣然之余,写下《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全诗流露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其中“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依止老宿亦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表露了杜甫大有在此地安居养老的愿望。
杜甫流寓长沙一年左右,留下许多诗作,包括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发潭州》。历史的烟云穿越千余年,杜甫诗魂历尽风霜,愈显圣洁,濡染着泱泱华夏,也给古城长沙以无尽的文化滋养。
杜甫漂泊在湘约有一年零九个月,最后陨落在昌江(今岳阳平江)。湖南给了杜甫困顿人生里最后一段温暖与精神归宿,而杜甫也把饱满的诗情与对苍生的忧思留在了这片热土上。杜甫在湘共创作诗歌100余首,堪称诗人毕生政治理想和善良人性的总结。其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心系苍生疾苦的民本思想,坚守为民请命、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人格融进了湖湘血脉,光耀华夏!
在杜甫江阁,笔者为杜甫忧国忧民的一生所折服。杜甫一生仕途坎坷,又逢乱世,然而这样的身世恰恰成就了其诗作“开拓化境”“独步千年”的风格,同样,也成就了诗人“品高德隆”的禀赋。杜甫忧国忧民、以民为本,坚守初心,追求理想,旷达高古,这样的品格使之成为绝世“诗圣”,载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列,享誉古今!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春,流寓潭州的杜甫遇见了漂泊江南的乐工李龟年,追忆两人早年的交往。
江流东去,人生海海。转眼一千二百八十年过去了。杜甫江阁雄踞在湘江岸边,台阶栏杆为云纹石柱,屋面歇山顶,远挑檐口。长沙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大诗人,特造阁以证,留下杜甫与这座城市的珍贵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