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方凌晨
近年来,公募量化发展迅速,市场关注度越来越高。众多公募机构纷纷布局,持续推出自己的量化产品。对此,记者采访了南华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黄志钢。
作为一名拥有16年量化投资经验的老将,黄志钢将价值主动投资理念和量化投资相结合,利用量化选股的广度优势,充分践行价值投资理念。黄志钢认为,用量化来帮助驱动价值投资,要抓住“公司定价”和“安全边际”两大核心方面。
多维度构筑“安全边际”
黄志钢曾先后担任国联安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金鹰基金指数及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并于2019年加入南华基金,现任总经理助理及量化投资部总经理,从业经验丰富。在多年的投资实践中,黄志钢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风格,用量化来帮助驱动价值投资。
在黄志钢看来,量化选股是在全市场范围内进行选股,不执着于某些行业或某种风格,不强调常规意义上的“重仓股”,选股分散,覆盖面广。因此,阿尔法(超额收益)的来源也相对更为广泛,同时阿尔法的波动会相对较小。
“我们用量化的方式来寻找价值投资中的好公司、好价格,不同于人为主观层面的判断,量化方式具有相对客观、高效、纪律性强等优点。”黄志钢介绍称,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将企业未来ROE(净资产收益率)和EP(盈利收益率)作为衡量“好公司”和“好价格”的两个核心指标,通过将其代入长期研究形成的系列模型公式中,计算出该只股票的潜在收益率,以完成筛选。
在价值定价之外,“安全边际”的构建是黄志钢关注的另一重要方面。其表示:“我们有一系列构建‘安全边际’的方法,例如,估值水平低、低市盈率、高股息等指标都可以用来构建产品的‘安全边际’。在不同‘安全边际’构建方法下,我们形成了南华丰元量化选股混合、南华丰睿量化选股混合以及即将发行的南华丰利量化选股混合等不同的产品线。”
策略偏重基本面
随着进入量化赛道的公募基金产品逐渐增多,策略拥挤度成为投资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对此,黄志钢表示:“拥挤度其实更多出现在交易层面,我们的策略更偏基本面,这一问题相对而言并不突出。在投资中,除了交易层面,我们更多的还是希望抓住企业层面的机会,即发掘定价相对不合理企业的机会。从实际选股结果来讲,‘安全边际’的构建方式也决定了我们不会选择过于热门的股票。如果大家集中去买某些股票,很大可能会导致其估值水平的‘安全边际’下降,出于对‘安全边际’的严苛要求,我们反而会更加谨慎的对待该类股票。”
为确保策略的长期有效性,黄志钢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他从模型的底层逻辑出发,适度延长股票持有期,适度增加选股数量,力争提升模型置信水平。同时,增加股票投资的“安全边际”考量,防范股票短期收益率偏离长期潜在收益率风险,即降低模型残差项的负面影响。
谈及在基本面研究方面进行的工作,黄志钢介绍称,目前量化投资的核心聚焦在ROE的一系列预测上。具体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在偏定量层面,如根据ROE的时间序列进行建模;另一方面,如何将主动投资中对企业的研究与量化更好结合在一起,仍处在探索阶段。每个行业或者每个公司具体的ROE预测,有其个性化之处,怎样将其融合到量化体系中尚待解答。
公募量化发展有空间
作为行业老将,黄志钢分享了对近年来行业的观察体会。
在黄志钢看来,近年来量化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获取阿尔法的难度正在不断提升。以使用较广的多因子模型为例,目前这套策略整体比较成熟,如何做细做精是各家机构的共同课题,不过这套体系更多是从数据出发,如果在投资中遇到比较大的回撤,策略会因此失效,因此需要不断挖掘新的因子。
“我们选择将量化与主动价值投资理念结合起来。这套策略的底层原理更为基础,相对具有长期有效性,在此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是如何把基本面的预测做好。”黄志钢表示。
“未来公募量化发展空间相对来说还是较大的。”黄志钢表示,量化交易是一种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长期来看对不同市场行情的适应性相对较强。当前,公募量化产品在权益类公募产品中的规模占比偏低,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量化私募通常更多运用高频量化因子,通过高频调仓来获取交易性超额收益,但在选股层面创造的超额收益相对较小。随着高频策略愈发拥挤,公募量化在基本面研究上的优势将逐渐显现。随着公募量化产品业绩优势逐渐显现,投资者对量化投资也会增添更多理解和信任。
采访即将结束时,黄志钢向记者透露说,南华丰利量化选股混合进一步完善了公司主动量化系列的产品拼图。未来,他们可能会将更多目光转向指数增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