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鼻子的健康息息相关,因鼻窦炎引发的眼眶脓肿容易被误判为“普通炎症”而耽误诊治。患者张女士(化名)就因“伪装”成小病的鼻窦炎险些失明。
[病例故事]
在确诊前4天,张女士劳累后右眼肿痛,伴右侧鼻塞和脓涕。本以为普通鼻窦炎又犯病了,于是自行口服消炎药。没想到病情进展迅速,右眼越来越肿痛,看东西时疼痛难忍,一侧头也开始胀痛,右侧眼眶周围明显红肿,眼球像“突出来”一样,在前往眼科门诊的途中,突然恶心呕吐。这一幕正好被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眼科邹俊主任看到,经检查张女士右眼视力明显下降,右眼球基本固定,活动度很小,结合张女士既往鼻窦炎的病史,邹俊主任察觉到这很可能是鼻窦炎扩散引发的眼眶脓肿在作祟。随后的CT检查证实了她的判断:患者右侧鼻窦积脓,脓液已穿透骨壁侵入眼眶,视神经遭受压迫,并且侵犯破坏了颅底骨质。若再延误治疗,患者将永久失明,甚至炎症扩展到脑内危及生命。
时间就是视力。在眼科、耳鼻咽喉科、急诊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医护人员的协同努力下,耳鼻咽喉科叶海波主任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将鼻窦和眼眶内的脓肿彻底引流和清除,及时解除了眼眶内的“定时炸弹”。经过手术和积极抗感染治疗,张女士的眼部肿胀疼痛迅速消退,头痛大幅减轻,视力明显好转,术后第一天,张女士原先无法活动的右眼慢慢恢复运动。经过近一周的抗炎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基本获得了痊愈,眼球肿痛和头痛完全消失,眼球活动和视力恢复正常。
[专家科普]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若未及时规范治疗,它可能引发严重的眼眶内并发症,甚至威胁视力及生命。作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眼科交叉领域的急症之一,鼻窦炎相关眶内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至关重要。
鼻窦与眼眶的解剖关系密切:额窦、筛窦、蝶窦与眼眶仅以薄层骨板相隔。当鼻窦(尤其是筛窦、额窦、蝶窦)发生严重感染时,炎症可通过直接侵蚀骨壁、血管通路或先天骨质缺损途径扩散至眶内,出现眼睑红肿、压痛,后可进展为眼球突出、结膜水肿,甚至引发眼眶蜂窝织炎、眼眶脓肿,以至失明。高危人群包括:1.糖尿病、免疫力低下患者;2.儿童及青少年(鼻窦发育未完善,感染易扩散);3.反复发作的慢性鼻窦炎患者;4.未规范使用抗生素或自行中断治疗者。
医生往往通过影像学检查如鼻窦CT以显示鼻窦病变范围及骨壁破坏情况,以及通过MRI排查是否并发眼眶内和颅内并发症,并结合眼科检查评估,包括视力、眼压、眼球运动及眼底检查等,同时需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可提示感染程度,必要时行血培养检查。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需要尽早、足量的应用抗生素治疗,结合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眶内水肿,同时可鼻腔冲洗联合鼻腔减充血剂的应用改善鼻窦引流。当药物治疗48小时无效或病情恶化,或CT证实存在骨膜下/眶内脓肿,或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瞳孔反射异常时,需紧急手术。通过鼻内镜下开放鼻窦、引流鼻窦和眼眶内脓肿,严重者需联合眼科外路切开引流。
叶海波主任强调,鼻窦炎绝非“小毛病”,当出现眼周红肿、视力变化时,务必立即至设有耳鼻喉科与眼科的综合医院就诊。通过规范治疗,绝大多数眶内并发症可获治愈,但治疗的“黄金窗口期”往往仅有24—72小时。健康无小事,切莫因忽视而酿成不可逆后果。
(作者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医师)